透过付出 生命更精彩(下篇)
报导:许雅玲
图:受访者提供
《十分专题》部落格: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明年即将迈入第4年的柬埔寨扶贫计划,让义工开启“希望”的眼光,同时开启村里小孩的阅读习惯。
这一路走来,扶贫的大专生,看到贫穷,收获成长。他们希望,在接下来的行程,能够为当地建立更完善的图书馆管理系统。
赵妙玲斩钉截铁表示,“不是谁要去当义工,就能够出发的。没有预备,无法面试。面试合格,但是,筹备过程态度不好,就算买了头等舱机票 ,还是会被刷下来。”
GPS导师们,不要听话的支持者,他们要能够独当一面的领袖!
具体来说,想要申请GPS义工资格,首先得是读书会会员。会员的申请不一定获准,因为必须接受面试和完成一系列的自我培训。
赵妙玲说:“面试的目的,是想要让会员更清楚参与的目的,确保学生参与的心态是正确:成为义工很重要,但是,这并非太大的事;并且,进行各种策划时,必须表现出他们对启程的动机的清晰。”
每一位义工们在出发前,就会被分配到特定的岗位,而过程中必须学习的部分包括:英语沟通、活动策划、阅读有关柬埔寨的资料等等。然而当这些职责与工作和生活压搾在一起的时候,选择前往的原因必须足够坚定,让他们不至于自己放弃,甚至因为无法完成出发前的预备,而被要求退出。
积极做出改变
虽然,只想想当追随者,不能发挥领导能力的学生,无法被选上。可是,考虑到学生改变的潜能,就算起初欠缺领袖特质,可是基本态度正确,加上真心诚意,学生还是有机会参与扶贫。
每一次扶贫返马,GPS导师总是发出这般感慨:“我们很高兴给了他们机会,因为他们都意识到不足之处,积极做出改变!”
“当你真心诚意帮助人,不要担心困难重重,因为身边支持一定很多。每一次筹备过程,我们需要很多很多的支援,但从没一次落空。只要肯做,会有天使来帮忙,事情便水到渠成。”赵妙玲笑说。
经过磨练更具担当
林顺扬和赵妙玲坦言:学生很不容易,一旦决定成为义工,他要便要准备承受:家人的不理解、旅费的负担、领导的压力,还有,老师对学生的要求:自己沟通和解决问题。
学生不能让老师去回答他的家人:你孩子为什么要去当义工?或者让老师去跟家长挂保障:你的孩子会很安全……这一切,必须由学生去跟家人交待。
赵妙玲说:“至今,没见过来抗议的父母,反倒是家长觉得:孩子更有担待了。看到学生经历磨练后,生命绽放更多精彩,对生命有深度认识,成为助人的同时,也能看重自己独一无二的生命。”
当义工非为添光环
每次,GPS导师都会提醒学生:有了参与扶贫的机会,不要把别人的缺乏,当做自身的骄傲!因为义工不是发光体,义工是带着公众的托付,帮助有需要的人。
“当义工,助人是本分,不是人生履历上,就多了一个名牌光环。我们有信心,我们的义工,不会把扶贫当作人格的奢侈品,因为我们的录取门槛很高:学生参与读书会半年,才有资格提出申请。“
之后,从面试、录取到出发,又要经历6个月的自我培训。等至踏上飞机,学生已被训练很多了,有能力应付各种挑战。”赵妙玲说。
从柬埔寨回来的学生,一定会嚷说:我很渺小!但是,他们不会妄自菲薄,反倒更加认真做好自己的本分。
需求很大付出有限
GPS有4位导师,负责“预备”学生的心理素质。
“这里头,我的角色,是让学生知道:我们是有限的,所以,做我们能做的事。”赵妙玲说。
第一次去柬埔寨(订立5年计划之前),学生看到从未见过的“贫穷”,内心大受冲击,但却因为有心无力,落得个黯然哀伤。
“那次,我看到学生手上只有15件漂亮的衣服,面前站着60位企盼的小孩。‘该派给谁?’的纠结心态,让学生受不了,眼浅的女生都大哭出来。”她说:“又有一次,当地翻译告诉我们:零食缺一包。我们异常紧张:不能让课室内的孩子拿不到零食。”
导师请当地人跑去街上小卖部补回一包,义工们才松下一口气。所有的小朋友都领完零食后,结果还有20包,课室外孩子有超过20位。穷则变,变则通,拆开来,一人一件零食,个个小孩皆大欢喜。
林顺畅坦言:“村人的需要是很大的,但我们能做的非常有限。因此,我们才订立了5年扶贫计划,每年前往Baray扶贫两次。非常感恩的是,我们清楚看见许多村民的情况逐渐地在改善。”
因扶贫学会感恩珍惜
柬埔寨扶贫,导师也收获成长,更能看清面前的幸福。
林顺扬坦言,亲眼看见赤贫的境况,联想自己的生活环境相对的舒适,返马后,连冲凉时被花洒的水淋湿都会感恩。
“我被那些长期奉献自己服务柬埔寨人民的志工感动。我想这段旅程最大的收获,就是更懂得感恩珍惜。”他说:“我很高兴,扶贫之旅,奠定了学生未来事业选项的基础:与其追求世俗的繁华,他们更倾向于追求价值与意义!”
不许承诺避免失望
“5年,是一个休止符。如果学生想再参与扶贫,他们需再从长计议。”赵妙玲说。
绝不开出无法兑现的承诺—是GPS义工团要求自身信守的承诺。
“很多外来义工,来了又走,这对当地小孩会产生难受的分离状态。所以,我们不会轻易答应:一定会再来。”赵妙玲说:“第二年飞去柬埔寨履行5年扶贫计划,义工Esther惊喜感动,她说:很多人说会再来,但从未出现。”
Baray有间孤儿院,由美国某组织建立,由当地人,即一对夫妻负责营运。后来因为经营不善,美国组织撤离了柬埔寨,留下孤儿和建筑物。没有经费供应,只靠丈夫耕田,想要养活超过30名孤儿,这很难,变成当地人永远的痛。
为灾区孩童重燃希望
有了柬埔寨扶贫,便有了之后的菲律宾独鲁万市(Tacloban)赈灾活动。
2013年11月23日,坐在电视机前,抱着猫咪,观看菲律宾海燕风灾新闻的赵妙玲心想:这里需要我们的帮忙。灾难后的六个月,就是我们必须出现的地方!
林顺扬说:“菲律宾赈灾,目的是把色彩带给当地的孩童,重燃孩童对生命的希望。这个不时经历灾难的国家,人民非常有生命力,不时会看到微笑的脸孔,还有许多有活力的人们在做重建工作。我在这里体验了苦难中的喜乐,这是我意料之外的。”
本来,这群义工还担心:我们没有100万捐款,只想为孩子带去色彩,这做对了吗?不过,听到接应的司机竖起双拇指说:做对了!父母有钱都用来买食物,忽略孩子的心灵关怀,你们来的正合时宜!
扶贫之旅收获满满
杨国灏坦言,本身是一位爱抱怨,对自己能力没信心的人。
来到柬埔寨,看到人民身上:看不到选择,不能想吃什么都能吃到,还有能力赚钱买想要的东西,还可以选择要读学校和科系。这只是因为,他们出生在贫穷的国家,父母亲可能连工作也没有!
“扶贫回来后,我改掉抱怨习惯,也从义工活动中培养信心。”他笑说:“就算在当地大学生面前表演搞笑舞蹈,我还是充满信心。还有,用义款帮助村人盖好一口井,教导小学生认英文字母和数字,只是带来一些改变,心里却大满足。”
返马后,国灏便到新加坡工作。一年后,厌倦充满压力的工作,决定返马创业。“创业,过程又累又辛苦,可是,一想到,比起柬埔寨人民,我还可选择想过的生活,这点辛苦不算什么。”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