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聖誕假期數萬人因水災離開家園,眼看烏雲依舊不散,災民可能暫時仍回不了家,相信大家心情都沉重。
之前的金馬侖土崩,已警示我們過度使用自然環境,如今,這次嚴重的水災更讓大家不得不面對,大馬不再是罕有天災的安樂之地,我們也可能發生影響數萬人民以致數十萬的大型天災,這是一個必須嚴正面對的問題。近來,極端氣候是全球普遍現象,大旱之后暴雨,夏天酷熱、冬天嚴寒,各大洲無一倖免,某些災害甚至傷亡慘重,相較之下,我國因季候風引發的水災,只是小巫見大巫。
我國很幸運地少有大型天災,以致向來不重視救災體系,未來該加強相關訓練,免得事發一團亂。另外,安置災民也是大學問,一兩天還好,三四天住下來,災民難免焦躁,或許另有醫療等其他需求,災民不是擺在收容所就好,也要設法讓他們過得好一點,減輕受災的焦慮。然而這些民間團體皆無力支援,只能期待政府整合所有資訊,以軍警等官方人力全力救災。說到政府,很多人就搖頭,不過,某些時候確實只有政府才有足夠能力處理,所以我們平常就該要求政府做好該做的事。
回過頭來,我們也該問問:半島東海岸為何年年淹水?若是目前科技、水利建設皆無力解決,那該思考如何減少災害。年年不斷的水患,嚴重影響當地人民的日常生活,也不利于地方發展,應由當地環境思考適合的發展方式,放任人民自生自滅實在不公平。
減少開發,還山于林,幾乎是減少水患的不二法門,但這必須凝聚全國人民共識,然后大家監督政府確實執行;再說,減少水災是長期計劃,短期難見成效,大家要有心理準備。水災過后,大家會記得傷痛多久?人民記性越好,對政府的監督、要求越多,我們才可能追求更好的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