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生說:電光石火──等待的智慧 | 中國報 China Press

師生說:電光石火──等待的智慧

老師 許志明



沒有人喜歡遲到,或者更準確的說法是,沒有人喜歡被“遲到”。約好的時間到了,對方卻遲遲沒有出現,空等待的焦慮使人不安,內心交戰是該一怒而走,還是堅守承諾繼續等待?

有人遲到有人等待,這樣的故事一向是藝術的關心主題。

《等待果陀》在1953年首演,導演貝克特利用有別于傳統戲劇的荒誕手法,讓兩個流浪漢用無盡的等待,來凸出現實生活的荒謬和不堪。由始至終,果陀一直沒有出現,一如慣常遲到的上帝。



至于中國人的等待,古有王寶釧十八寒窯和孟姜女千里送衣,故事刻劃的是傳統女性的堅貞,因符合傳統女主內的相夫教子形象,被搬上了戲劇舞台傳唱。至于男性的等待,多半是先強調個人沉潛修行,后等待明主發現進一步治國平天下的偉大進程。故事主角先有姜太公願者上鉤,后有臥龍崗孔明的三顧茅廬。若要論上述例子兩性的共同特性,皆是無奈的戰亂時代大背景。

動盪不安的時局,別說人權,連人命都不值錢。關心時局的人,對今年港台兩地的太陽花學運和雨傘革命應印象深刻。雨傘革命仍未落幕,太陽花學運催生了明星,如今隨著其中一名學運領袖陳為廷,因參選而爆發出來的襲胸事件,讓支持和反對雙方都有了進一步的討論空間。

政治改革需要火花,也需要等待。陳為廷有衝撞權威體制的勇氣和爆發力,可惜目前看不到修身自製的內在修養。只有破壞的果敢而無漫長建設所需的等待智慧,內外不能一致,是反對者不能投以信任的關鍵因素。

至于教育,更需要等待。我們需要激發孩子的創意火花,敢于發想,同時也需要強調夢想實踐過程中漫長等待的必要性。前者如火,后者如水,水火交融不是易事,故需智慧。

把教育事業當成流行趨勢,空喊口號和專業名詞,是催谷業績的行銷手段,不是真正的教育。缺少陪伴和等待的教育,是畸形的教育,遲早教出怪獸,大家不可不察。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