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拾殘局更需人力
大水災后的善后清理工作,以及為災黎重建家園,需要志工獻力,以便災黎可以早日重返家園,也讓遭遇水劫的城市與鄉鎮,恢復商業與經濟活動,重現生氣與活力。
去年12月底,半島多州發生大水災,吉蘭丹與登嘉樓災情尤其嚴重,近20萬人被疏散到救災中心,亟需糧食與物資,而馬來西亞人,體現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守望相助精神,秉著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的無私奉獻精神,為災黎送溫暖。
清理考驗耐力
馬來西亞人的善心,令人動容,各機構與組織在非常短的時間內,籌集了足夠的物資,一些單位甚至因為物資太多而宣佈不再接受物資捐獻,是其中一個例子。
東海岸水災災情逐漸好轉,災黎陸續返回家園,也有災黎因住家被洪水摧毀而無家可歸,接下來的善后工作與災區重建工作,是一個考驗,尤其是在佈滿泥漿、凌亂不堪的災區,在水供不足的情況下執行清理工作,將考驗人的耐力,有多少人願意在惡劣環境下,執行這類工作?
協調人力分配
參與賑災的組織,應群策群力,協調人力資源分配,招募與安排志工到災區協助災黎清理家園的厚泥巴、洗刷遭大水浸泡過的物件、搬動家具與大型物件;這些善后工作費時、費力,需要志工無私奉獻力量,志工可以在這個時候,給災黎最實際的協助。
水災災情嚴重時,熱心人士出錢出力、捐物資,表現了愛心暖人間,值得讚揚,但災后的災區更需要志工在沒有鎂光燈的情況下,默默的為災黎與災區付出。
災后的善后清理工作與重建,並不簡單,志工必須做好心理準備,執行長時間的義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