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劉淑美
攝影:盧淑敏
雪州多個城鎮鄉都已邁入百年,當中比吉隆坡開埠更早的加影可是個百年舊城,如果由開埠推算,至今已有超過百年歷史。
據了解,加影這個地名取自一種長在河邊的棕櫚葉–Kajang,對于加影的開埠日期,一般的說法是在1709年,惟加影真正“成形”是在1870年代左右。
加影早期盛產錫礦、樹膠,后期開始有棕油種植業,早期的錫礦開採吸引中國華人南來謀生。
享“中馬文化城”美譽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加影曾享有“中馬文化城”的美譽,當時馬來半島的錫礦業和種植業迅速發展,標誌了殖民經濟的成熟,現在的加影已有“沙爹城”或“文化城”等美譽。
19世紀末,橡膠業的興起,進一步帶動錫米山的繁榮,大部分村民是以割膠與採礦為生。
此外,著名的肯德斯利兄弟(Kindersley Brothers)在1894年開闢了Inch Kenneth咖啡園,隨后也在1896年栽種5畝的橡膠園,為當時第一塊橡膠園,兩兄弟在1910年更創立加影橡膠園,當時加影和錫米山村民都獲得土地分配,成為小園主。
加影文史工作者兼前加影州議員李成金接受《中國報》訪問時指出,加影在1840年開始有印尼的居民遷至,沿著河邊居住,當中不乏原住民,其中名為“孟達令(Mendaling)的族群更帶來很大的影響,因此,加影目前有條街名為Jalan Mendaling。
李成金指出,直到華人逐漸遷移距離加影4至5公里,即爐古的礦區,錫礦業在當時也不斷開發,慢慢地,加影在1870年代開始“成形”,早期居住在加影的居民大部分為客家人、閩南人、安溪人、興安人、超人和海南人,他們主要是從事腳車業、機械、工廠、技術、錫礦和種植業等。
4道路以華裔先賢命名
值得一提的是,加影目前共有以4名華裔先賢為名的道路,包括加影育華學校的創辦功臣兼錫礦業和樹膠種植業的成功事業家劉治國(Jalan Low Ti Kok)、種植家吳亞義(Jalan Goh Ah Gee)、在加影社區有諸多建設的萬秀(Jalan Wan Siew),及在1940年創辦烏魯冷岳客屬公會的邱冠鴻(Jalan Hew Kuan Hong)。
加影的華裔多數為閩南人,三大姓氏則是在經濟上有甚大成就的劉氏、李氏和官氏,雪隆的官氏公會即設在加影市區,其中坐落在錫米山部分的地方則名為“劉家村”,從加影過了火車站不久後就有個“李家村”,加影人的口頭禪就是“劉天李地官皇帝(運用閩南話述讀)”
李成金指出,加影曾因文化活動蓬勃而被譽為“加影文化城”,后期即在90年代,當地約20個社團欲恢復文化城的美譽,成立烏魯冷岳聯合華團聯合會,並舉辦藝術嘉年華會,帶動當地藝術文化活動。
他說,烏魯冷岳聯合華團聯合會包括歷史最悠久的加影商礦公會,還有烏冷廣東會館、烏冷福建會館、烏冷客家公會、烏冷興安會館、加影廣義公會、加影善余俱樂部、加影育華校友會、錫米山學校校友會、蕉賴九支校友會、無拉港校友會、士毛月新民校友會、士毛月新村華小校友會、呀吃十四哩華小校友會、呀吃十八哩中華校友會、烏冷官氏公會、加影民生體育會、蕉賴福建公會、蕉賴兩廣會館和蕉賴十一哩華小校友會。
辣湯火爆肉傳統美食
在這個以錫礦起家的古城之中,除了眾所皆知的加影出名美食沙爹外,華裔的傳統美食非辣湯和火爆肉所屬。
加影是辣湯的開源之地,華人美食最出名的就屬辣湯,也是開胃美食之一,辣湯使用大量胡椒粒,以辣椒和姜調味,然後再加入新鮮的豬肉、豬雜和雞肉,打開蓋子,辣湯的香味即撲鼻而來。
當然,來到加影又怎能不嚐嚐火候十足、辣味勁辣的“火爆肉”呢!
火爆肉真如其名,讓人辣得過癮,無論口感和嗅覺都非常刺激,最適合嗜辣一族。
逢雨必災居民最痛
說起加影人的痛楚,一定是當地逢雨必災!
基于加影坐落在直落河即冷岳河交界處,每逢下起傾盆大雨,當地商民已做好隨時避難的準備。
加影在1971年發生最嚴重的一次水災,從1970年底開始,大雨連綿不斷而爆發全馬大水災,整個加影和附近的新村都被浸在水中,水位不斷上漲,當時的仙水巷被洪水淹至屋頂,來往加影和錫米山的橋都被河水沖蝕而形成裂縫,來往南北的鐵橋和鐵軌也被洪水沖歪,許多災民只好離開家園,暫時入住政府福利部所設的收容所。
豈料,相隔不到42年,加影基于上游開發和種種因素,2011年再度發生大水災。
此外,李成金指出,80至90年代,加影開始發展蓬勃,許多膠園地段已發展為屋業,許多在吉隆坡工作的人開始在附近物色合適的居住地段,造成加影出現交通阻塞問題。
他指出,所幸當局在加影附近建了數條高速公路,加影的交通情況在近年已明顯改善,加上捷運總站將設在加影,因此未來可帶動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