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馬來西亞企業金狀元獎.包山包海‧越撈越旺 葉育華一手煮出喜來登(餐飲業) | 中國報 China Press

第二屆馬來西亞企業金狀元獎.包山包海‧越撈越旺 葉育華一手煮出喜來登(餐飲業)

報導 : 黃治振
攝影 : 劉潔瑩
他只念到中二就輟學,在1970年隻身跑到新加坡餐廳打工當學徒;他坦言,70年代是最艱苦時期,“搵食艱難”,工作機會難尋,與現在人手短缺現象恰恰相反。



于是,從新加坡回國后,1973年至1983年期間,他多次往返吉隆坡和東馬2州,換了幾份工作,1986年到汶萊發展,1990年再到英國1年,終于在1991年衣錦還鄉,創立喜來登海鮮酒家。

他是葉育華,從入行時每個月薪資只有區區60令吉,打滾了近20年,終于熬出頭來,開創屬于自己的飲食集團。

掌握食客口味



回想來時路,葉育華居然說“打工生活還不錯!”,並解釋當初選擇到東馬工作,是因為可以“撈”得比較多;至于創業理由很簡單,他說:“誰不想賺更多?”

葉育華說,當初只靠10萬令吉資本創業,因為生意剛起步不敢聘請員工,所有事都是一手包辦,疲憊不堪,一天甚至要工作長達18個小時!

“剛開始時根本沒時間睡覺,早上7點爬起來做到凌晨1點,雖然非常困難,但老實說喜來登一開始生意就頗順利,財務沒有面對困難,因此辛苦在所不惜。”

他透露,當時了解並掌握每個食客的口味和需求后,慢慢就會留住顧客群,因此他在隔年即買下產業,並在3年內將喜來登擴大至3個店面,並開始冷氣營業,生意從此逐漸壯大。

他指出,當初創業資金都是自己存錢,當然也不忘哥哥曾力挺借出1萬令吉供周轉,另外還有一些之前一起打拼的同事,在他創立喜來登時扮演著重要角色,共同開發餐館事業。

詢及為何選擇踏足餐飲業,葉育華說,只是跟隨開酒樓的哥哥的腳步;機緣之下,葉育華與餐飲業無法切割,更坦言若有來世,還會走這條路!他的理由倒是很有趣。

“因為我很喜歡,可能喜歡吃吧!看到老饕吃得津津有味也很有滿足感。此外還可以全國跑透透,到各地品嚐不同美食,各地都有不同美食特色;多走一些路,就會見識、了解得更多。”

葉育華說,餐飲業要走下去,就須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與妻英國打拼共患難最難忘

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個偉大的女人。眼前這個外形粗曠的男人,談起太太並沒有一絲扭捏或太多情緒,但言談中還不難發現老夫老妻互相依靠的情感所在。

葉育華說,太太當時也是餐廳招待員,而他則在廚房工作,朝夕相對下日久生情,產生愛的火花,最后夫唱婦隨:他做任何決定,她都支持。

他追憶,夫妻倆一起到英國奮鬥打拼,共患難的日子最難忘,雖然當地工作薪資高,但他們只在短短一年就回國,其中一個原因,只是單純因為難耐思念孩子之情。

“當時4個孩子都還年幼,次女在我們離開前甚至才剛滿月;最后還是因為想念家里,所以就放下一切回來了……”

生意交2兒子打理

他也說,1985年期間碰上金融風暴,日子難捱,儘管如此,自1979年與太太共結連理后,兩人就執子之手,相互扶持,經歷了最辛苦的時期。

葉育華淡然笑說,既然已成為夫妻,生活再苦也無計可施,唯有“有飯吃飯,有粥吃粥”咯!顯見夫妻倆感情深厚,更凸顯葉育華鐵漢柔情的一面。

此外,育有3女2男的葉育華,2名兒子如今也分別在半山芭和增江喜來登繼承管理;他並透露日后會將生意全權交給兒子打理。

詢及何時將全盤放下事業,葉育華只說一切順其自然,若身體狀況還允許,或會繼續工作至70歲也說不定。

“也不可能每天在家看電視吧,會得老人癡呆症,人一定要做一些東西的。”

鼓勵年輕人學廚創業

年輕人不願加入餐飲業,似乎是一個大挑戰。

但葉育華還是鼓勵年輕人,尤其是學歷不高者,投身餐飲業,並直言這是很好的發展空間。

他舉例,有一名廚師朋友到菲律賓發展,月薪高達1萬美元(約3.3萬令吉),工作更是包吃包住,這可媲美醫生或建築師等行業。

“只要學到手藝,都可以自己創業開設餐館,如今市面上很多業者都是從低做起,由學徒慢慢白手起家,開創餐飲事業王國。”

他坦言,年輕人寧願到購物廣場賣手機和衣服,但是收入都不高;如果他們耐勞肯做,投身餐飲業其實很容易獲得提拔。

此外,由于越來越少華裔願投身此行業,造成業者逼不得已退而求其次,大量聘請外勞。

他坦言,招待員等樓面員工非常短缺,更說喜來登酒家的外勞和本地員工比例為7:3,員工短缺是餐飲業最頭痛的問題。

“希望年輕人可學習老一輩的刻苦耐勞,並把握任何一個好機會,機會人人皆有,只胥視有否把握,且只要有心,萬事都不難。”

年輕是本錢要拼搏

“因為本來就什么都沒有。從‘沒有’做到‘有’,根本不需害怕失去。從‘有’到‘沒有’就會頭痛。”

葉育華說,當初就是抱著如此放手一搏的心態創業,因為資金全是自己賺回來,而非從中國祖籍國帶回來,因此不怕會虧了“老本”。

“如果自己開店,沒有老闆命,那就只好認命再重新出發;年輕時有本錢,因此毫不懼怕,勇敢拼搏。”

他指出,當時事業是一手慢慢建立起來,因為沒錢,包括裝修、鋪洋灰都是自己找人幫忙,採購任何東西都不假手于人,甚至連一把風扇都是自己親手購買!

“回想起來當然很辛苦,但當時才30出頭,年輕力壯有魄力,因此沒什么大不了。”

想在隆市開大酒樓

由葉育華領軍的喜來登海鮮酒家目前在全國已有多達7間分行,除了沙登“總店”,還有怡保、吉隆坡半山芭、馬六甲、蒲種,甚至已擴展至印尼。

詢及是否打算繼續擴大生意版圖?葉育華說,若有適合地點和環境都會考慮,畢竟做生意不進則退。

“接下來我想在隆市開一間大型酒樓,雖然費用較高,但市場也較大。至于繼續擴展國外市場,一切就順其自然吧,無需給自己太大壓力。”

他坦言,在大馬穆斯林佔大多數的市場,很想開設一間專賣海鮮的清真餐廳,但巫裔顧客一般都有既定概念,認為華裔經營的餐館必是非清真,往往有所抗拒。

“目前這只是一個概念和想法,但要開清真餐廳也需準備面對官員刁難,因為有時即使是一個蘑菇罐頭,也會受質疑是否清真,因此並不容易,且會招惹很多麻煩。”

多看多聽激發想法

葉育華說,他至今仍在邊做邊學習,並未停下腳步,因為學無止境。

“我常到香港和廣州考察,雖然不一定每次都收穫滿滿,但可以肯定一定會學習到一兩樣新東西,若當地有的食物,帶回國改良就會變成新東西。”

他聲稱自己也常會購書參考,學以致用,因為人只有一個頭腦,透過多閱讀烹飪書籍,往往會激發更多想法,包括如何將意想不到的食材融匯貫通。

他強調,投身餐飲業一定要保持好學不厭、孜孜不倦的精神,否則將會隨波逐流且倒退。

“任何行業都是同樣的道理,包括服裝、建築業,設計一定要與時並進的創新,否則將停留在原地,固步自封。”

談到轉型改革,他說,因為社會快速前進,科技層出不窮,比如冷氣和火爐如今已有更新穎和耐用設計,就應該改進換掉,這是長期投資。

他說,“有改良就有進步。”

“喜來登的口味和外面有些不一樣,很多東西都是自己創新製作,如今食材也日新月異、越來越多變,一定要多出去考察,多結交朋友,或向顧客徵詢更多意見,激發更多想法,如此才能跟競爭者一拼。”

預測材料起價採購靠眼光

葉育華坦言,飲食業不好搞,若不擅經營,事業很容易倒閉,不像其他行業,產品不暢銷就擺一邊,食物若不能買則必須丟棄。

“很多沒在餐飲業打滾過的人跑來經營餐館,都落得一敗塗地,因為他們不明白從何做起,造成管理不妥當,自然無法做下去。”

他認為,餐飲業者眼光獨到很重要,並舉例採購食材很考眼光和遠見。

“比如業者用500令吉買海參,洗出來有5公斤,但不識門路的外行人以300令吉買,卻只有1公斤,因此並非便宜就是好,要懂得判斷。”

他說,大批採購固然較便宜,但眼光必須好,包括預測是否會起價,業者一般于年中就要先採購年尾的貨源,否則到了年尾將近新年期間,漲價必會造成業者虧損。

他也分享自己經商的管理哲學,包括經常開會檢討樓面招待和食物品質,但業績差也不一定歸咎員工問題,有可能是季節和行情影響所致。

“業者必須了解情況和原因,而非把矛頭直指員工不是,否則將造成員工不服氣;有時是受行情影響,較少人外出覓食,業者需做到民主和公平管理。”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