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故事‧海底摄影潜规则
报导:叶凤玲
对于未知,人总是有一份好奇心──毛文龙就是这样开始海底摄影。四年前,许久不见的朋友打电话问他有没有兴趣参加保护珊瑚礁的海底清理活动,由于想见对方,他一口就答应了。
“那时候我不会潜水,只是跟着去刁曼岛拍照而已。当时,看到大家帅气地穿戴潜水工具,聊天说的也是潜水,就很好奇海底世界是什么模样?回去之后积极查寻潜水资料,后来经朋友介绍认识潜水教练,就这样开始学习潜水。”
毛文龙学习潜水的原因是想拍摄海底。“每位潜水者都希望把自己看到的海底世界拍出来,发布到网络和亲友分享生活中精彩的时刻。问题是多数人都会拍照,但不是都能拍出精彩的照片。”陆地和海底的拍摄环境、条件迥然不同,身为摄影记者的毛文龙也有感犹如初学者。
“海底摄影和陆地摄影是全然不同的摄影,首先就是不能讲话、不能摆甫士。但是,如果有摄影技巧,再去拍摄海底世界,的确比较容易上手。”
“海水占地球的70%,为什么不去接近、了解它呢?”怀抱这样的想法,他用了四年时间考取PADI潜水长(PADI Dive Master)以及海底摄影教练(Underwater Photographer Instructor)认证。
他说,自己原本就是摄影师,在学习上有优势,很快就能把懂得的拍摄技巧融合运用到海底摄影中。但是,学习路上也有焦头烂额的时候。
“在邦咯岛考取初级潜水课程(Open Water)之时,潜入海底三米虽然什么都看不清,却让我对水底世界有进一步的了解。”
后来进入海底拍摄之后,他才发现,海底里的东西比眼睛看到的要小!“一开始不知道这一点,拍出来的照片构图比例有点怪……海底是未知的世界,懂得潜水以及掌握拍摄技巧,才来拍摄海底世界比较好。”
不爱唸书的他,为考执照猛啃书
毛文龙还记得在考取潜水长课程(Master Scuba Diver)之时,在菲律宾Puerto Galera逗留一个月。“当中最具挑战的试题,是在没有任何游泳辅助工具之下,在大海中游400公尺!而且限时12分钟内!”
第一次挑战时,只是游100公尺就用了四分钟,洋人教练告诉他:“不要浪费时间,你做不到的。”那一天晚上他彻夜未眠,隔天过后的每一天早上七点就做自主训练,因为“不甘心做不到”的念头而坚持下来的他,在一星期过后的重考,终于过关。
全英文笔试也让小学读华小、中学读国中的毛文龙吃了不少苦头。“我不是读书材料,而且要在一个月内读完约一寸厚的英文课本……在两星期里,一直埋头啃书,逐字读,不会就查字典,完全不上网也不看电视。”
如今,一切辛苦已成故事,留给毛文龙的是满满的自豪。他说,过去15年自己以摄影师自居,但其实没有任何团体或机构来鉴定所谓的专业摄影师。
“很庆幸,现在我有PADI这样一个专业团体的认证,即是潜水长,也是海底摄影教练。”
水中定格稳中求
“只要有小型数码相机、数码单反相机,加上一个防水壳,就可以下海拍摄了。小型数码相机易携带、操作简单,不过水底是一个极端的拍摄环境,而且在水中不能换镜头。而单反相机有比较高的对焦能力、影像素质,在海底摄影有较佳的优势。”
毛文龙表示,人习惯陆地生活,养成不少习以为常的习惯。但是,进入海底,眼睛所看到的一切都会因为透过水而随时起变化,加上心情紧张、兴奋,如果没有一定的潜水知识和技巧,在海底拍摄可能会发生连串的问题。
“海底摄影最基本也最重要,就是一定要会潜水。除此之外,在水下拍摄也要有浮力的技巧。”
人在海底不能自由走动,从这一边游过去另一边,可能会有波浪和水力的阻挡。有了一定的稳定度,有了充分稳定度才能平稳地拍摄。
他也说,大马海底比较浅,不懂得平衡或是稳定不够,在拍摄时会扬起海底的沙砾,影响其他人潜水或拍照。
“重要的是,不能因为平衡不好而趴着或扶著、踩着珊瑚礁拍照,这是最不应该做的事情!”
他认为,潜水者要对海底世界有责任和义务。比如,有的人为了拍照,会以食物为诱饵,吸引鱼群游过来,但一般专业潜水者或海底摄影师不会这样做。
“我们不会特别去制造景象,制造就不自然了。拍什么?就拍那里有的东西,有就赶快拍下,强调那一刻的发生。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有一个心态,那就是我们只是去欣赏而不是破坏。”
饵食可能会影响生物本来的生存习惯,亦可能因此使水质变得污浊。他建议,想要优质的海底摄影效果,除了自身的摄影技巧,也要了解该海域生物的生活习性、活跃季节,才有可能拍到最美的镜头。
找对的时间对的海域
海底世界怎么拍才美?毛文龙说首先是经验:“尝试到好的潜水海域如西巴丹、马尔代夫等,好的潜水海域才能拍出漂亮的画面。这些闻名地点会有许多潜水活动,有更多机会体验潜水,经验越熟练,拍出漂亮照片的成功率也大。”
第二是需要对的时间。“大面积的海水会吸收、反射光线,因此水底光线较为昏暗,也很容易因光线不够而拍出晃动模糊的照片。”
他建议最好趁著阳光充足的早上时分下水拍摄,足够的光源直射,使水面下的亮度增加而提升拍摄成功几率。
“有时候也要看运气,海底生物虽然生活在海底里,但是它们每天游来游去,不会一直在固定的地方,所以要等待对的时间,有机缘才能看到。”
他说,在海底,因为洋流与水的流向,时刻在变化,鱼类也在游动中。如果有耐心在定点守株待兔,鱼类不受惊扰之后,自然会游到身旁,这时拍起照来,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成果。
攀山摄水心宽拥抱万里云
“我希望我的照片能传达‘世界是美好的、公平的’这样的讯息,因为我觉得无论在什么时间遇到什么问题,都是最好的;所以,无论别人或环境给我好情绪、坏情绪,都是让我学习接受。”
或许因为这样的心平静气,摄影师邹宝业把整个世界都当作游乐园,太平湖雨树在水中倒影、泰国海岸鱼网捞起夕阳、布达拉宫天空的丝丝流云……他的风光摄影不只是寻找自己开心、感动、梦幻的场景,同时用镜头记录世界之美。
邹宝业认为,世界并不缺美景,缺的只是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很多人说我要创意、我要特别,或者在网络和书上看到别人的摄影作品,自己也想这样拍,但是去到同样的地方却拍不出来!”
“拍不出”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当下一直“想着要”,实际上相反的,当下应该是“什么都不要想”。
他说,即使是去同样的地方拍照,天气、时间、景物、人……或多或少总会有些不同,不可能拍不出东西,关键只在于你有没有融入当下、用心观察而已。
“在拍摄现场,首先放轻松,融入当下的环境,看看眼前有什么能吸引住你的目光,可能是阳光、树枝、鸟飞过,开始慢慢去拍……最重要的是用自己的感受去拍,往往出来的效果新鲜、有故事。”
他认为,拍照是要从自己的内心出发,绝对不是“改变自己”去拍自己的感受、知识范围以外的东西。
邹宝业在18岁那一年,怀抱满满的兴趣进入学院学习专业摄影。“开始的时候很糟糕,记得拍的第一卷菲林有36张,拍出来只有5张是正确曝光,其他全都黑朦朦!”
当时,有老师建议他不要学摄影:“你有色盲,不适合在摄影这方面发展。”
虽然是色盲,但实际上所有颜色他都看得清楚,除了颜色圈。“我觉得色盲不会影响摄影,因为我是用心拍,我拍下我所感受到的感动、开心,或者是可以提醒我、我可以提醒别人的故事。”
来临的六月,邹宝业将开设个人摄影展。当年那位建议他放弃学习的老师,是此次摄影展的赞助人之一。
一度迷恋拿奖被名利冲昏头
参加摄影比赛也是学习摄影的好方法之一。他记得当年得到学院的月份摄影比赛第一名,给了他极大的自信心,后来更得到年度总冠军。
曾经一度,他为了追求比赛而沉迷于摄影当中。那段时间,他每天都在拍照,一心一念想着“我要赢奖”,一张照片冲洗五、六次,有一点点瑕疵就再冲洗。这样横冲直撞的日子,在一次比赛之后戛然划下句号。
“我把从学院摄影比赛中赢出的总冠军照片拿去参加外面的沙龙比赛,有评审说我的照片用滤镜(Filter)做过手脚……那是用菲林拍照,如何能做手脚?那时候我很伤心,既然评审都不懂摄影,就不再参加比赛了。”
转换方向之后,邹宝业一直朝向以摄影做教育。他说,摄影让他找到了自己:“我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和情绪,用摄影来缓解压力。我也希望其他人也能从拍摄、观赏摄影作品当中,找到自己的抒发管道。”
莫着急,静心明察好风景
好的风光摄影作品就像是用影像说故事,围绕在生活周遭的人、事、物,都可以用镜头发掘出丰富的故事。只要影像本身能够唤起读者的共鸣,不论拍摄的手法或题材为何,就是有故事的照片。
邹宝业的风光摄影主题广泛,风景、人文、旅游……都是他许多年来耕耘的领域。喜欢挑战自我的他对自己猎景的角度从不设限:“引起我有所感受的就可以了!”就算是已经去过的景点,在不同的情绪和感受之下,他也希望能拍出未曾拍过的画面。
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东西,拍出来的照片自然新鲜。然而,这是可遇不可求的。当不可遇之时,他建议就从眼前所看到的景物,一点一滴地融入、着手。
“每当到了一个地方,不要急着拍,放轻松,如果无法安静下来或者一心想着要拍照,会忽略掉眼前正有的好风景。”
“放松下来,用眼睛看,用耳朵聆听,周围有什么东西吸引你的注意就去拍,慢慢的就会专注。专注过后,稍微给自己挑战,拍摄画面背景要干净。”
所谓背景干净,指的是一个画面中最好控制在二到三个构图之间,才不易失去焦点,又不会杂乱。
“第三,让它有美感,看起来美丽,又让自己感动。”美感指的是在视觉上,拍摄主体的比例、位置等,注意它们之间的故事、意义配搭。
别让杂念锁死创意
摄影是光和影的结合艺术。光就是光线,有光就有影,影子又分深和浅。“光和线可以形成许多线条,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线条本身也是一个构图,阳光也可以是一种色彩,只要有构图和阳光,就可以拍照了。”
邹宝业建议新手可以在早上、傍晚时分拍照,因为这两段时间的光线比较容易控制。
“要天亮或要天暗之际,俗称‘魔幻时间’(Magic Hour),天空色彩变化,比较容易拿到美的光线,光线也相对容易控制,拍风光照效果不错。”
“比如早上六点拍日出,可以在太阳刚冒出地平线的时候拍摄;日落则可以当光芒不那么刺眼的时候拍摄,不仅能得到非常柔和的效果,而且变化多端。”
另外,早上七点至十点之间,一般阳光还很温暖,容易形成暖光、斜光,色彩比较美,也是风光摄影的最佳时机。
拍摄之前也可以先从网络上参考别人的作品,从中确定自己的拍摄概念和主题。
“看看别人作品中的阳光、背景、构图,消化过后就不要再看、再想。到了拍摄现场,就凭自己当下的感受发挥,千万不要被‘我要拍缤纷的色彩’、‘我要拍这样的构图’等杂念锁死自己的感受和创意。”
拍摄风光照一定要投入其境,拍出来的成果则是经验论,好或不好都要接受。
“拍不好是因为自己在这方面没有经验、经验不足,但是其他的还是很好。有的人一张照片拍不好,但99张好的照片只要别人没说好看,他总感觉这里不好那里也不好。其实,我们要懂得欣赏自己、欣赏别人。”
微观世界不菇独
佛家有名偈言“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意指任何细小的东西,都有可能蕴含无穷无尽的美好。对于余爱婷而言,菇菌何尝不是如此?
“拍摄之前只看到是一堆东西,要很近距离观察才看清是什么,甚至有时候肉眼都看不出,要透过微距镜头才看出来。”
微距镜头是余爱婷和菇菌之间的桥梁。在进行一段时间的拍摄之后,她发现,每个人都可以从中发觉植物之美,也可以了解到平时不起眼的菇菌,在微距摄影的表现之下,竟然如此迷人!
2009年,数码单反相机(DSLR)风潮盛起,余爱婷也买了第一架DSLR相机,经常跟着共同爱好摄影的朋友一起外出拍摄。
“当时什么都不懂,没有上过任何摄影课程,不知道要拍什么,也不知道怎么拍,总之看到什么都拍,风景、日出日落、人像、昆虫等,感觉能拍的都拍过了,呵。”
在砂拉越民都鲁生长的她,当时最常拍的就是沿海风景。直到有一次,有朋友借她微距镜头,她才了解周遭所存在的微观风景,绝对不逊色于大山大海的壮阔。
“多数人拍的都是昆虫,我觉得还好,没有多大兴趣。后来知道有人拍森林植物,我们就跟着他去拍,后来自己还买了微距镜头,才开始越拍越多。”
“很多东西不仔细看就会错过。”这是她接触微距拍摄之后的一大感想:“不起眼的菇菌,如果不去翻开枯叶、观察枯枝,它就失去向公众展颜的机会。”
能够经常四处观看、拍摄壮丽风景,是件令人愉快的事情,但不是每个人都是旅行家、摄影家,所以大山大海大风景固然不错,但是日常生活中仍然不乏令人心旷神怡的小风景。余爱婷就带着她的相机和微距镜头,仔细观察,拍下小菇菌不为人所知的美丽。
美丽背后藏危机!
在森林、野外拍摄当中,余爱婷有着最深刻的一次记忆。有一天,她和朋友三个人到美里尼亚洞(Niah Cave),顶着暖阳光、凉风一路探菇访菌,沿路还见到许多不同品种的肥美菇菌,心里兴奋难挡。
“突然,友人看到路旁的枯树干上长满一大堆非常漂亮的菇,正要把树干拿起来时,发现手臂有点刺痛和流出一点血迹,这才发现有条青色的蛇正在他的隔壁!”
顿时,三人同时被吓傻了,闪过脑海里的是电视剧中“被蛇咬然后用布绑紧伤口处”这个画面,在不确定是否被蛇咬,她们赶紧用绳子绑紧朋友的手臂。
“过后,我们立刻打电话给森林管理员,告知情况,对方只是叫我们自己走出来。我们还犹豫着应该不应该走出去,害怕走动会加快朋友的血液循环,导致中毒更深……”
庆幸,她们安全走出森林,到最靠近的诊所就医,医生说只是被咬伤,没中毒迹象,三人的心中大石才落地。“结果,那一天什么都没有拍就回家了。”那一次虚惊一场之后,让余爱婷在拍摄植物微距时,很小心自身的安全。
放下贪心专注焦点
所谓“微距摄影”,就是以极近的距离对着目标主体拍摄。简单来说,就是对想要拍的花草、昆虫等“尽量贴近”,把它拍得很“巨大”,以便在照片中呈现它的细节。
想要微距摄影,当然得准备能够“微距”拍摄的镜头,那就是“微距镜头”。
余爱婷表示,虽然一般轻便型数码相机都有拍摄微距照片的功能,但是如果有微距镜头,拍摄微距照片变得更轻松,并且随时随地可以进行。
“除了微距镜头,拍摄菇菌对我来说,也极为讲究用光。足够的光线能让目标主体产生清晰的结构和立体的效果;相反,少了光,照片就缺乏神韵。”
她拍摄的微距植物照,一般都采用反光板做辅助光来增加亮度,再来就是使用小光圈(通常设定在F16)配合慢快门拍摄。
手持相机很容易在晃动之下,就造成影像模糊,微距摄影更甚。为了防止慢快门操作产生的振动,余爱婷也会使用三脚架稳定相机,以保证拍摄的清晰度。
在进行微距拍摄之时,平日拍照的既有习惯要暂时放下。
“我们在拍照时总想拍很多,想把所有都拍到一张照片里去。但是,这往往让整张照片好像什么都有,却因此失去重点,每个东西都变得小小的,看不清楚。”
植物微距摄影,则要暂时放下这份“贪心”,先从一、两个,开始拍起。
有的人认为一张照片只拍一、两个,稍嫌单调。但是,如果把镜头贴得很近,让这一两个占满整个画面,那么,就会发觉,原来平凡无奇的东西在近看时,可以这么美。
就摄影而言,“局部”不一定比“整体”差,局部往往更细致化,可以把未曾去观看体会的呈现出来。
“有可能是优美的纹路,有可能是叶片上的露珠,贴近一点,有可能发现它的形状、颜色出乎意料美丽。”
湿地寻菇踪小心蛇虫鼠蚁
余爱婷透露,一般菇菌都会生长在潮湿阴暗的树林、森林里,但是要发现它们的“芳踪”,颇为考验眼力和耐心。
“它们太小了,不容易被发现!通常菇菌都会生长在枯叶、树干、青苔、枯树、枯树枝等,只要集中在这几个地方找,一般都能看到。”
她说,菇菌植物都是“雨后暴生”,特别是下雨过后的一至三天里,此时的它们大量吸水、繁殖当中,比平时容易“曝光”。
另外,菇菌都是在泥土表面,浅层扎根生长,有时候大株的菇就靠那小小短短的根支撑,即使没被外力干扰,自己也因“头重脚轻”而倒下不起。
“在森林里拍摄,要注意自身安全,尽量不去土质松软的地方,也要注意野兽、蛇虫鼠蚁的攻击,适当防蚊也很重要,最好是穿长袖防晒的轻薄外套或喷防蚊液。”
路边野花现春光
花卉是这个世界最美的景象之一,所以,拍摄微距从花卉入手,可说是最容易、作品最漂亮、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
余爱婷喜欢花卉微距摄影,而且偏爱特写。“我很注重拍摄背景,背景不可以杂乱,越简单越好,目标主体和背景绝对不可以同色。”
于是她作品中的花卉,多数都是以干净透彻的天空为背景。而在一览无际的天空衬托之下,寻常家花、野花,呈现出有别以往的不同风貌。
她认为,不一定要找罕见的花朵来拍摄,常见的大红花、九重葛、荷花等,也非常合适。“万一没有这些花卉,那么到花店买玫瑰花、百合,也可以当作练习之用。”
自然的美不只存在群山之间,只要有心就能发现。如果能放慢脚步弯下腰来,在植物园、公园,甚至是自己的住家周围,也能发现春光。“我有好些作品都是妈妈栽种的花呢!”
她说,拍花的时候,单朵会比一簇容易表现。“我通常会选择姿态优美、有神韵的花作为主体,再以相应的枝叶作衬托,组构成画。”
拍花也不一定要拍整朵,将焦点放在花蕊上,能使照片的重心有层次感。拍摄花朵的背面或侧面,可以将焦点放在花瓣、叶片脉络。清晨或雨后的花朵上沾著水滴,能让花朵看起来晶莹剔透。
“只要找到好的角度,花的任何一面都能拍出美感。”好的角度是从多拍检视得来的,对同一朵花多拍几张照片,把花放在正中央、左边或者右边各个不同位置上,慢慢地找出属于这一束花朵最棒的拍摄角度。
用猫用昆虫角度去看一朵花
一般人在拍摄花卉时,总以“人的角度”去观看及拍摄,但如果是一只猫呢?或是一只昆虫呢?那么,以他们的身高、以他们的眼睛看到的这一朵花,会是怎样的姿态?
余爱婷拍摄花卉就是从蹲在地上、趴在地上、睡在地上,撷取花卉被人忽略的那一面。
“趴在地上拍,弄脏衣服是其次,被别人看到难免会有一点尴尬,但是和朋友一起拍照,几个人做同样的事情,别人见到也见惯不怪了。”
另外,选择布光也很重要。她说:“以逆光或侧逆光来拍摄花卉,会让花瓣呈现半透明发光状,呈现特殊的美感,画面更加梦幻诗意。”
以前她最常到民都鲁植物公园拍摄,在花间漫步,碰上各式花季的话,有时候步步会有惊喜。“但是,不是每一个新发现,都能顺利地拍摄出来。有时候要失败几回,抱怨几遍。”
一般野花生存的条件很严苛,不但要接受大自然天气的考验,还要忍受人为或动物的摧残,有时回来检视发现照片有点模糊,隔几天想去补拍,却发现植物已被破坏甚至消失不见了。
她希望大家在野外拍摄的时候,懂得尊重生命,不要轻易攀折花木,让更多花卉在微距的视界下,展现它们的生命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