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勤奮務實創傳奇 張明發炒粿條變辦公椅大王 | 中國報 China Press

靠勤奮務實創傳奇 張明發炒粿條變辦公椅大王

報導:韋佩莉
炒粿條小販變“辦公椅大王”!



Benithem的創辦人兼董事長張明發(46歲),在北干那那這個黃梨小鎮上是許多老鄉都熟知的人物,一些人聽過他的名字是因為他是小鎮工廠的大老板,但中生代或老一輩會認識他,卻是因為曾經吃過他的炒粿條。

沒錯,張明發在創辦Benithem前,曾經賣過7年的炒粿條,生意也還不錯,令他和當時的女友,即現在的太太吳裕玉組成的情侶檔忙得不可開交。

那他是怎樣從小販,搖身一變成成為日理萬機的大老板?這個轉變在北干人眼裡,可說是一個創業“傳奇”。



坦率的張明發接受《中國報》訪問時,毫不介意被媒體追根究底。

他說,北干充滿濃郁人情味,他希望可以代表小鎮,讓更多人瞭解這裡的風土人情以及村民的熱情。

穩紮穩打實事求是

飲水思源,是張明發成功的原因之一,他曾多次樂捐,也不斷鼓勵身邊的朋友幫助有需要的人士和社會團體;曾有人願意出每盤5000元令吉的善款吃他親手炒的粿條,為了慈善,他不介意再拿起鍋鏟炒粿條義賣,同時也傳達“有勞動就有收穫”的正能量。

“做什么(行業)都沒關係,最重要是努力和勤奮,用心對待自己的工作,才是最重要的。”

他指出,自己出身微寒,15歲中三考試落榜后,與很多青少年一樣,到新加坡打工,曾經做過家具工人、建築工友等一些体力勞動工作,賺取微薄薪水,非常刻苦。

后來,他回鄉謀生,起早摸黑幫忙朋友殺雞,也將捉雞的袋子拿出去售賣,晚上則當起保險業務員,就在這時,他也認識了未來的賢內助吳裕玉,談了3年戀愛才決定共組家庭。

“那時候家里沒有多少錢,父母也無法補貼我,我是家裡最小的孩子,結婚一定要擺酒宴請親友,為了成家,省吃儉用用靠每年做小販存下的那點錢,積少成多,才結成婚。”

家庭和事業都靠自己一雙手建立,張明發穩紮穩打、實事求是的個性,在他年少時已經顯露無遺,也是決定他成功的重要因素。

熱愛工作才會成功

保持“敬業樂業”的精神,喜歡自己的工作才能成功!

張明發說,他與太太一起在飲冰室做生意,他賣起炒粿條,為了炒出有水準的粿條,他一天三餐、吃遍了笨珍新山所有的炒粿條以偷師,現在回想起來,他做椅子就好象當年炒粿條一樣,在細節和品質上都力求完美。

吳裕玉補充,店裡售賣的食物都是他們喜歡吃的,只有自己喜歡吃,才有動力去研究出更好吃的水平,而每當有好吃的食物出爐,他們也很自然地請顧客一同分享,把顧客當成朋友。

盡管當時炒粿條的生意火紅,足以維持生計,但張明發卻靜極思動,想嘗試改行,賺更多錢讓孩子生活無憂。

1998年,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張明發面對失業的危機,這時他決定把多年來積攢的1萬8900資本以及抵押房屋的款項,開了一間工作坊Benithem,做起自己從初中時期就熟悉的椅子傢俬生意。

他們請了5名工人,開始摸索著前進,生意也逐漸步上軌道。

夫唱婦隨互相扶持

“情侶粿條檔”開始夫唱婦隨,張明發的成功背后少不了這號女人──吳裕玉。

訪問當天,張太太一如既往陪在丈夫身邊,微笑耐心地聆聽丈夫談起往事、生意哲學和鴻圖大計等,並適時地補充說明。

張明發三句不離本行,他說與太太兩人朝夕相處,相濡以沫並不那么容易,但他始終持把太太當成“顧客”,只要太太不滿意,他馬上自動退讓,以維持夫妻間的和諧。

吳裕玉當年與友人共同經營飲冰室,對大手筆為朋友打包,以及早晚“形象”不同的張明發印象深刻。

“他白天滿身雞血一幅忙碌的樣子,中午偷閑來喝咖啡,晚上又化身為打整齊、頭髮梳得油光水亮的保險員;知道他兼職數份工作后,我很欣賞他的勤奮務實。”

到后來張明發創業,開設組裝辦公椅的工作坊,身為太太的吳裕玉也很自然地投入丈夫的事業,拿起剪刀和針線,學起裁剪甚至設計。

她不明白沒有學過設計的丈夫,為何有看設計樣本的眼光,一旁聆聽的張明發馬上回嘴說:“我才不知道你為什么會裁縫?”,兩人相視大笑,當年創業的互相扶持和鼓勵,盡在不言中。

注重員工打造舒適環境

Ben+I+Them = Benithem!

張明發說,他與兄長一起學做生意時,常有顧客打電話來找“張先生”,為了避免混淆,他就用洋名Ben與顧客打交道。

工作坊成立之后,他把自己洋名用在品牌上,加上“我”和“他們”,寓意自己的生意必須結合工作伙伴們的努力,共同打造未來願景。

從這一點來觀察,毫無疑問的,張明發是個重視人力資源的老板。為了讓員工有個舒適的工作環境、有停車位的空間,他將原本在北干那那工業區的工廠,搬遷至現今甘榜阿逸布爹的寬大廠房,且將工廠和辦公室裝修得現代化,在良好環境下催生員工的工作效率。

要管理逾百名員工並不容易,在詢及張明發有什么秘訣時,他說,首先是要讓上下層員工明確了解公司的目標、產品、理念,每個人清楚他們的工作範圍和扮演的角色,賦予他們使命感,大家相互帶動,激勵出良好的工作文化。

貨倉火災損失數百萬

“我從來沒想過生意會有今天規模!”

張明發開始自己的事業時,只是想養大自己的4個孩子、要給太太過更穩定的生活,對他來說,太太的無私諒解和支持給了他改變的信心,他從來沒有想過會把這門生意發展成今天如此規模的企業,無心插柳柳成蔭,反而成就了一番事業。

他說,Benithem工作坊成立時,市場定位是高端品牌,做了2至3年,工作坊有了好口碑,他就在北干那那設廠,員工也增至15至20人。

有了工廠這個“夢想之家”,張明發把觸角伸向出口領域,參與世界各地展覽會,慢慢把產品打入國際市場。

2004年,他在北干市郊的甘榜阿逸布爹路買下一片地,建設貨倉,用以儲存產品;2006年,貨倉發生了一場大火災,將他們的原材料毀之一旦,損失數百萬令吉,令Benithem面臨一次的信心考驗。

正面思考走出危機

一場火災打不倒Benithem,反而是公司的轉型求變,令張明發倍感壓力。

在張明發的員工眼裡,老板夫婦是十足樂天派,面對困境時從沒放棄,窮則變、變則通,反而殺出一條生路。

他們對待事物正面的想法,鼓舞了員工的士氣,令員工覺得“困難,其實沒有什么大不了”,再大的難關只要同心協力,一定可以否极泰來。

張明發說,火患雖然令公司上下感到難過,不幸中的大幸是焚燬的只是貨倉,沒有波及廠房,他很快鎮定下來,四處周旋,確保訂單如期交貨,在一個月內就令公司恢復原狀。

“從火災中,我們也學習到很多,包括危機處理、加強防火設施等;火災的經驗給了我們檢討和進步的空間。”

在公司恢復元氣后的兩三年,張明發再度思考工廠出產的辦公椅的定位,這一次,他決定投入資金,按照人體工學概念開發和設計屬于Benithem的商品,用以區別自家品牌和一般中小企業商品,加強國際競爭力。

“公司投資了120萬令吉,設計了第一張Benithem的辦公椅ZOOM,這對我來說是一個轉捩點,我不曉得投入大筆資金出產的辦公椅是否能賣得出去,畢竟在設計和研發我們都只是剛起步。”

擬設“知識園地”讓學生參觀

自家品牌的成功將業務推向一個高峰,在“傳奇人物”張明發帶領下,走過15年風雨歲月的Benithem,未來的15年又是怎樣面貌呢?

張明發說,現有廠房包括三大部分,即貨倉、生產線和辦公室,他希望能效法台灣的觀光工廠,將廠房打造成“知識園地”,歡迎學校學生組團參觀辦公椅的制造過程和成品,了解其品牌和企業文化。

他說,他們兩夫婦都不是大專畢業生,希望兩人創辦的企業能回饋社會,為教育作出貢獻,而“知識園地”則讓學生學習工廠的運作,為他們踏足社會工作做好準備。

他也說,目前生產線大多數依賴外勞,未來走向自動化后,將能更好的控制及穩定產品品質,提高產品質量。

第二屆馬來西亞企業金狀元獎:金狀元(家具業)
姓名:張明發
年齡:46歲
身分:高端辦公椅品牌Benithem創辦人兼董事長
家鄉:柔佛北干那那
家庭背景:與妻子育有3女1男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