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明標:要的是教科書,不是參考書 | 中國報 China Press

林明標:要的是教科書,不是參考書

學校的課本由教育部委任專人編定,不論國小、華小或淡小的課本,媒介語儘管不相同,都要跟著教育部的路線走。舉例歷史科,教育部以馬來歷史為尊,以馬來人物為榮,當拉惹阿都拉被描繪成英雄,和他交戰過的葉亞來,在書中相對的歷史定位就是“敵人”了。葉亞來印象被顛覆,華人情何以堪,但心靈再脆弱,也得跟著路線走,只記取拉惹阿都拉的好。



也許走著走著,再過50年華人都淡忘誰是葉亞來了,就像今天還有多少人懂得半個世紀多前的陸秋傑、朱嘉炳、陸佑、梁宇皋、陳禎祿是誰?更遑論知道他們有什么貢獻了。不能說路線正不正確,就只有一條,教育部說了算。此消彼長,當“拉惹阿都拉們”長期被尊崇,“葉亞來們”的貢獻也就一點一點殆盡,這個就是路線。

教育以專衡的手法來辦,就叫洗腦。能夠給人洗腦的人當然不簡單,與之抗衡極不容易,總要犧牲,不是人人有勇氣。有時只好發揮小聰明再加上阿Q精神來應對,陽奉陰違自我安慰,例如馬華最近在做的,自行和專家合作編寫符合華族期待的歷史參考書,“以彌補歷史教科書上的不足,同時也藉此記載更多大馬華人參與獨立及抗日的過程,以及獨立后為國家作出的貢獻”。

所要傳達的當然攸關華族、和教科書內容不一樣的資訊。參考書內容未曝光,不知會不會滿頁都是葉亞來、陸佑陸、陸秋傑、朱嘉炳、梁宇皋、陳禎祿?會不會符合史實把吉隆坡開埠的功勞回歸葉亞來,把國家獨立的功勞還原成為馬華也有貢獻而非巫統獨攬?



要求教育部糾正還原

馬華有這種覺醒令人欣慰,至少它看到了華社的異議,沒有一副事不關己的態度。但這種做法也是可悲的,因為這是阿Q精神。如果歷史教科書不符華人期待,那該由源頭下手,要求教育部糾正還原以重視華社感受。想想看,你不吃辣,點了潮州魚頭,店家卻端上阿三魚頭,你會不會叫他換走?對問題教科書無能為力,自己出參考書來“彌補不足”,就像怕被店家罵,不敢抗議,寧可自己忍辣硬哽,再拼命喝冰水解辣,還要流著淚為別人的錯失買單。

自己設計的參考書滿頁都是葉亞來、梁宇皋、陳禎祿那又怎樣,名不正言不順,不是教育部認可的課本,永遠都是華社自慰的“阿Q正傳”。真能拿出一點勇氣,就叫教育部以這本參考書取代“拉惹阿都拉類”的教科書;如果有更多勇氣,就叫教育部檢討過于單元的教育路線,監督它盡責出版符合民眾期待及事實的課本,不必馬華兼職當出版社(除非貪出版參考書、作業簿,有利可圖?)

搞政治的人可以說現實里的難關不足為外人道,不是要拿出勇氣就拿得出勇氣,就算拿出勇氣也未必成事,然而面對問題如果不去迎面解決,反自降高度,把自己的想法和要求當成可有可無的參考品,會不會有一天,華人的貢獻和選票,也只是這個“多元國度”櫥窗里可有可無的陪襯品,大家天天逼著流淚吃辣喝冰水。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