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依薇:雜飯指數 | 中國報 China Press

羅依薇:雜飯指數

對許多人來說,經濟是好遙遠的事,尤其是常在財經新聞看到的國內生產總值(GDP)數據,看來看去都不知道怎樣算,還是想下待會午餐吃什么好。



是的,很多經濟數據都跟普羅大眾的生活離得很遠。

前任美國聯邦儲備局主席格林斯潘就曾經用男性內褲銷量來當經濟的溫度計。他的理論是“男性內褲在一般經濟情形下是必需品,銷量相對穩定,若遇到經濟衰退,內褲購買意願就會下降,因此男性內褲銷量可反映可支配開銷”。

這個鬼佬用來量經濟的尺碼,用在馬來西亞不懂會有多準確,不過至少應該比“國行預測今年國內生產總值達5%”來得有話題性一點。



今年初國內汽油價大幅減30仙時,普羅大眾沒有想到那么宏觀遙遠的國內生產總值,只是希望不久的將來,午餐吃雜飯的時候可以省30仙;安娣希望哪天去巴剎買菜時多省一些來收私房錢。

但是儘管只是要一天省30仙,這個期望卻也很難。新聞報導說,雪隆、檳城及其他城市的小販熟食售價上漲10%至20%。大馬販商同業總會說,儘管油價跌,小販是因為物價調漲成本上揚而被迫調高售價。可是猶記得早前燃油價上漲時,隔日去打包就知道漲價了。

小販也只是在做小本生意,小市民也只是覺得生活所迫,各有道理,但這中間到底出了什么狀況?當中又是誰牟了利?政府的執法單位有在辦事嗎?

官方的國內生產總值數據都一直在說服人民相信國家經濟在成長中,但看在我們眼里,數據太遠太宏觀,我們天天生活感受到的雜飯指數比較實在。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