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喜文︰學習哭泣之後
教宗方濟各早前抵達馬尼拉,被一名女孩帕洛瑪給問倒了:
“許多孩子遭受父母遺棄,很多人成為受難者,遭遇許多壞事,像是吸毒賣身等,為什么神允許這種事情發生?怎么錯的不是小孩,卻由小孩來承受?為何只有一丁點人前來幫助我們?”
這名12歲女孩,在被父母拋棄之后,由一教會社區拯救庇護,其幼小心靈所隱藏的委屈、疑問和淚水,也許比她的體重還來得沉重。
教宗說,該女孩提出了一個“沒有答案的問題”。
我相信,睿智如教宗,在聽見其問題之后,絕對可以擁有非常正面的解說,如“因為遺棄你的大人很可能只是一名身體長大了的小孩,更可能因為他們也曾是其他“肉體長大了的小孩”的代罪羔羊,而你當下的歷練將讓你成為同類的拯救者”等。
可是教宗選擇了“沒有答案”,因為教宗明白,“遺棄自己的孩子”是一件可以被狡辯,卻不能被接受的事;
他更明白,該名小女孩當下最需要的,不是一個理智的答案,而是一個接納的擁抱,一個淚水的歸宿。
這個擁抱,化解了多少人的怨恨。
變得越來越好
教宗感慨的脫稿呼籲,全球應該“學習為無家可歸、窮困飢餓和受虐兒童的苦難哭泣”——擁有悲天憫人的心懷,才會日行一善,並進一步將小善化為大愛,結成更大的果子;而情感細膩的這一群,同樣也會擁有路見不平的正義,繼而拔刀相助,從而改變些什么;
世界會因著這些人而改變——變得越來越好。
馬來西亞當下所發生的天災人禍,已經無法停留在 “學習哭泣”的階段,而該是“抹去眼淚,重建秩序”。這股改變的衝動,也許得回到最樸實的感動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