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子權 : 搶救貧窮大作戰 | 中國報 China Press

甄子權 : 搶救貧窮大作戰

記得魯賓遜的故事嗎?



《魯賓遜漂流記》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經濟發展的例子,強調短期與長期利益在哪裡?如何取捨?如何反思?

魯賓遜每一次的決定,在經濟學角度看來都是一次計算長短期利益的範例。

魯賓遜漂流到荒島的初期,用隨手取得的工具,每天捉10條魚來維生,此為“短期”。



他慢慢編織魚網,產量大幅增加了,獲利也跟著增加了,此為“長期”利益。

在這由短至長的過程中,假設魯賓遜在初期每天要花10小時捉到10條魚,每天這樣過應該沒問題。

可是他考慮到氣候會變,體力會弱,為了將來,一定要有魚網。

捉魚的時間變短了,從10小時減至7小時,用另外的3小時編魚網,魚量相對少了,但為了將來的日子,就必須降低當下的生活水準,吃少一點。

魚網弄好后,魚量多了,花的時間少了,空出來的時間,就可以用來做其它長期的投資。

政府要學起來

這個故事的意義包括:阿爸阿媽常掛在嘴邊的“不要亂花錢”、“省省省”;新加坡建國總理李光耀強調的養生之道“吃7分飽就好”;《我們只有一個地球》作者馬以工那句“有了正確的態度,工作才有正確的意義”。

每一個年代都會出現資源吃緊或錢不夠用的情況,人類的偉大之處就是懂得想辦法解決問題。

魯賓遜的故事放在當下的大馬,對政府的意義就是趕快補破網。一個不節儉的人,最后擁有的是債務;一個只說不做的政府,最后唯一得到的就是失敗。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