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閱房.分享見人性光芒 | 中國報 China Press

童閱房.分享見人性光芒

特約:子若 [email protected]
本期焦點:葉祥明(Shomei Yoh)



在非洲埃塞俄比亞的剛達爾,陷入一場見不到盡頭的饑荒,在這個餓到讓人忍不住吞食軟石子的大地上,有個老伯卻願意把義工派糧獲得的一丁點玉蜀黍和奶粉,與素昧平生的兩個女孩分享。日本繪本插畫家葉祥明(Shomei Yoh)以溫柔的顏色,繪製出這一道劃破剛達爾天際的人性光芒,再一次做到正能量的接力,溫暖的撒播!

溫暖撒播正能量

在台灣台北誠品書店周旋於好書之中時,《剛達爾溫柔的光》(The Gentle and Compassionate Light in Gondar,2001年)映入我眼簾,對這樣的封面,馬上就有一種似曾相似的感覺。

這就是一個畫家的畫風,不論在哪個國度的哪個轉角處,總是讓人陷入回憶與思考。是的,看到封面上清楚列名插畫家就是葉祥明時,這又讓我憶起紅姐姐去年在日本買回來借我翻閱,並推薦給《童閱房》的繪本──《不要地雷,只要花(二)》(Sunny Heads for Cambodia-Not Mines,But Flowers II/Peace Is Not Enough,1997年出版)。



這本書的創作者,正是來自日本的葉祥明,一個通過作品傳遞愛、善良、大自然、環保等人文關懷議題的著名作家、詩人與畫家。對於許多熟悉葉祥明的繪本迷而言,他的繪畫風格辨識度相當高,讓人輕易就認出其作品。

跟《不要地雷,只要花》(一)和(二)集一樣,《剛達爾溫柔的光》封面構圖很簡單,整個畫面分成兩個部分,予人空曠感覺。顏色的運用也不複雜,只有青藍天、黃土地以及粉筆白。

比起《不要地雷,只要花》的小兔子桑尼,這一次的主人公,只能是站在遠遠的地平線上,一對人兒正從遠方向背對讀者的人搖手,人物雖小,卻依然是封面的重點,讀者自然而然會猜想:三個是什麼人、什麼關係?

天空裡的那團白光,正照耀著整個天與地。這道陽光猛而不熱烈,強而不灼人,恰恰與書名中“溫柔的光”極為契合,這是葉祥明的繪本一直保有的特色,哪怕再悲傷、再痛心的議題,都要做到正能量的接力,溫暖的撒播!

救援過程為藍本

《剛達爾溫柔的光》書腰上如此寫著:

“你相信能終結飢餓嗎?世界上有八億以上的人,每天不能攝取足夠的糧,約有兩億兒童每天晚上餓著肚子睡覺。”不必細看就知道,這又是葉祥明另一本關心、關愛世界的繪本。

他繪製這本書的最大心願,是讓我們一起做地球村裡的好鄰居,終止世界上的飢餓。這與我們上週推薦的《朋友》,所要傳達的意義不謀而合,只要是地球上的一分子,哪怕認識與不認識,大家都是朋友,都不要忘了守望相助。

這一次,葉是與日本國際飢餓對策機構(Japan International Food for the Hungry,JIFH)合作,故事以該機構的總幹事神田英輔(Elsuke Kanda),於1985年首次前往非洲埃塞俄比亞剛達爾(Gondar),參加國際救援義工時的心路歷程作為藍本。

若我們都如書中所言,擁有一顆體貼的心,就會擁抱每一個生命,書中主人公以第一人稱,為讀者敘述他在埃塞俄比亞看見人性最高尚的光。

非洲這塊大陸,確實離我們很遙遠,我們卻不能不知道,在這個用飢餓、貧困、疾病、戰亂、自然災害書寫的國度裡,活在痛苦中的當地人民,過的是一種不知有沒有明天的日子。

在這片一望無際荒廢的土地上,許多村莊面臨斷糧,數以千計男女老少村民在挨餓,而國際義工們只能為在空曠廣場上排長龍的村民,捎去一家人一包玉蜀黍和一包奶粉的糧食。就算有的家庭成員眾多,但,他們可以領取的糧食份額還是不能多,士兵都在那裡監視著。

分享糧食眾樂樂

彼時,有一對穿著破爛的小女孩,越過三座山、走了三天路,才去到領糧的廣場,可惜卻因為她們來自沃洛(Wollo)而非剛達爾,被衛兵用槍擋住去路,並將她們推倒在地上。

派糧行動結束後,於心不忍的“我”,隨手取了一包玉蜀黍和奶粉,追尋女孩的下落,卻怎麼也找不著。那天夜裡,他一直惦記著女孩,惟恐她倆受寒受餓。翌日清早,他才從一個穿著破爛的老伯伯家裡,得知女孩在老伯的家用過晚餐,借宿一夜,然後一大清晨踏上歸途。

她們之所以走得匆匆,那是因為老伯把一些玉蜀黍和奶粉,給了女孩帶回給母親享用。這一回輪到“我”驚訝了,因為他知道,老伯拿到的糧食一點都不多,可是,老伯卻回他說,他很高興得到這些糧食,所以他做同樣的事,讓女孩們也高興。

這個貼心的舉動,直叫“我”陷入深深的沉思,因為老伯根本就不知道下一次派糧會在什麼時候,而且這地方斷糧的持久度,足以讓人忍不住吞食軟小石頭來充飢。在這種充滿不確定,甚至隨時都會餓死的日子裡,老伯依然保有想和別人分享的心,而“我”若是處於這種狀況,也不曉得自己能做同樣的事。

老伯從未說過他幫助了她們,倒是“我”一直都覺得自己有能力,所以來幫助別人。這也是許多伸出援手的我們常有的心態,而這種心態往往早已經把施與受的角色,帶有我強你弱,我富你貧,我有你缺的對立局面。

老伯的舉動一舉破除了這個約定俗成的概念,在他的認知裡,世上沒有誰比誰強,在眾生皆平等的觀念下,他伸出的援手不是給予,而是分享。正是這種體貼和分享的心,才能把一切的生命溫柔地抱住。

同理心連結大家

“我”知道,在這個看似一無所有的剛達爾,其實正發出一道人性的光芒,這道溫柔的光,宛如粉筆白般純潔無暇,“我”向天說了一聲“對不起”,儘管不知道說給誰聽,卻逼切地想為自己過去的想法而致歉。

他深切體會到:“想別人怎樣對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對特人”,這就是同理心,非同情心;同理心讓人與人之間產生連結,建立和諧,不論有沒有見過面的人,你都願意與對方分享愛與幸福。

故事結束後,創作者也在後端詳細列明世界糧食和開發中國家營養不足的狀況。在閱畢《剛達爾溫柔的光》後,不禁捫心自問,我們能為遠方那群正陷入饑荒的朋友,做些什麼?

回到日本後的“我”,把所見所思說出來,讓更多人知道遠方有難,全球支援;在許多國家,一年的食品廢棄量過高,其中一個原因是買過量食物,我們應該身體力行,不再浪費食物,與全世界人共享足夠糧食。

當你被這個故事感動了,願意把故事一遍又一遍地說給別人聽,其實就是把愛的能量傳出去;假以時日,不論你擁有怎樣的幸福,用各種方式分享出去吧,讓來自剛達爾溫柔的光,劃過世界的天際!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