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日翔:记者是秃鹫!? | 中国报 China Press

陈日翔:记者是秃鹫!?

已故中国女星姚贝娜因乳腺癌复发病逝,成为中国新闻媒体“抢先报,博收视”的新闻报导对象,更有新闻记者为了拿到“独家”或可提高新闻“更好看”的照片,竟然佯装医务人员潜入太平间拍姚氏遗体,顿时引起中国社会哗然,多则于微信及微博流传指记者是秃鹫的系列短文,狠批记者冷血无情。



这短文不仅仅形容中国新闻媒体当前的现象,它更可成为台湾、马来西亚,甚至全球新闻从业员的反思教材,不是吗?

凡研读传播科系的毕业生,对于1994年黑人摄影师凯文的摄影作品《饥饿的苏丹》必不陌生,照片内容诠释著一只秃鹫,虎视眈眈盯着一名饥饿濒临死亡的女童。虽然作者凭该照片赢得普利兹新闻奖,但同时也备受坊间“为何不救她”舆论的压力,最终自杀了结生命。

自踏入新闻界后,许多身边的同学都会不禁地问“记者是不是冷血动物”,对于跳楼自杀,或遭重型交通工具压毙脑浆四溢,死状极其恐怕的意外现场,记者依旧访问死者家属,而此同如再次刀割家属的伤痛。



这问题也使我无所适从,因为“挖料”是记者的工作,也是对新闻的责任,我曾前往意外身亡者的丧府采访时,常处于“有血有泪有情”,及“冷血无情”中间徘徊。

每当要向死者家属“挖料”时,都会面对难以启齿的情况,主要原因是不想在哀伤的家属,谈起死者生前点滴时,再度情绪失控嚎啕大哭。

在社会认为“记者是秃鹫”的时代,记者唯一能做的就是“适可而止”,在不伤害任何人的情绪前提下完成工作。


*本网站有权删除或封锁任何具有性别歧视、人身攻击、庸俗、诋毁或种族主义性质的留言和用户;必须审核的留言,或将不会即时出现。
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