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子權 : 犯罪孩童化

一名女童疑先后在大馬和香港的珠寶店,幹下涉款逾千萬令吉的偷竊案,情節和電影一樣。

從避開店員監視到偷取鎖匙再打開櫥窗,過程一點都不簡單,小小女童竟然在神不知、鬼不覺的情況下做到了。

案件透露的最主要訊息,是犯罪不再只是年輕化,而是孩童化。

一般常見的是父母帶著孩子到超市,當臨演湊個數,避免引人懷疑,由父母下手,借孩子擋一擋。最沒品的,是訓練孩子去偷,父母把風,等著算錢。

最可怕的是犯罪集團把拐騙得來的小朋友,對他們進行地獄式訓練,用各種虐待方式逼他們去偷搶騙。小扒手每天要拼“業績”,不達標的就要挨打,甚至被狗咬。

犯罪孩童化是全球趨勢,專家對這個問題的解釋不外乎家庭、教育、經濟和文化等。專家關關算盡,對于走上犯罪之路的孩童,卻都關關失敗。

家庭的灰暗,法律的蒼白,救不到這些可憐的孩子。當他們被大眾看見,為時已晚。過早被典當的心,一再被社會放棄,很容易又走回老路。

一個社會的犯罪文化就這樣產生,再被不斷複製,從超市家庭黨扒手,到越洋而來的珠寶店女童,孩童表面的天真無邪──眼見不能為憑。

大眼睛的隱喻

這股犯罪文化的根源是一場心理戰術,大人利用小孩,小孩騙倒大人。

人心的灰暗蒼白之處,電影作品看得很清楚。《大眼睛》(Big Eyes)裡頭,一名丈夫利用妻子行騙,妻子為圓謊倒過來欺騙了女兒。在這部改編自真人真事的電影中,傷痛的隱喻來自一幅幅“大眼睛”畫作,大話丈夫每賣出一幅畫作(paint),就加深了對妻子所造成的傷痛(pain)。

犯罪孩童化的傷痛之處,社會只會浮現冰山的上層。對犯罪孩童內心最傷最痛的傷害會化作枷鎖,他們一輩子的眼神都會帶著“大眼睛”的怨恨與悲涼。

市场脉搏
更多
看影音热议更多
健康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