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演說家”奪季軍成名 胡漸彪無意返幕前 | 中國報 China Press

“我是演說家”奪季軍成名 胡漸彪無意返幕前

獨家報導:徐健華



(吉隆坡25日訊)在中國著名節目“我是演說家”獲得季軍的大馬前新聞主播胡漸彪聲稱,雖然在參賽后,讓他在中國有一舉成名的作用,但並無意重返“老本行”媒體界,或朝娛樂圈發展。

他說,參賽的初衷,只是為向中國人民介紹馬來西亞。

他說,目前在中國珠海國際賽車場擔任副總經理一職,因此沒有想到要放棄這份工作。



“我不是走向台前的人,對我來說,(參加節目)最大的回饋是每一場的勝利,讓我賺取了多一個可以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

“來到決賽也夠了,畢竟我曾經也是媒體的一分子,只是在珠海國際賽車場工作了將近2年,所以沒有想到要放棄。”

胡漸彪今日接受《中國報》電訪時說,由于中學朋友的妻子是中國籍人士,她認為馬來西亞華人是很獨特的社群,因此從中找到參賽的理由,即是向中國人介紹馬來西亞,因此決定參賽。

介紹大馬華人

他說,主辦單位曾經就第1季的“超級演說家”,尋找他參賽,但當時找不到理由參賽,因此拒絕了主辦單位的邀請。

“藉此舞台向中國社會介紹馬來西亞華人,因很多中國人都不瞭解大馬是怎么一回事。”

胡漸彪說,這節目讓他有機會迫使自己去思考和分析劇烈變化中的中國社會,例如社會有甚么地方需要改進?社會問題的症結在哪裡?

他說,在半決賽的講題為“仗義”,因為他希望講一些切合中國社會的話題,以及民眾關心的事情。

胡漸彪早前參與北京衛視真人秀節目“我是演說家”初賽中,憑《荒漠中的華教》道出大馬捍衛母語教育心聲,感動全場與評審,成功闖關和挺進總決賽,並獲得季軍。

對手話題受落否認輸在人氣

對于比賽僅能獲得第3名一事,胡漸彪否認輸在人氣,只是其他兩名參賽者的話題,比較受現場的觀眾支持。

他說,從半決賽時,因為從觀眾投選時,其票數明顯是落后,因此在決賽中,已無法追回前面所失去的分數,況且兩名對手陳秋實和梁植都表現優異。

思考有壓力

他說,對賽果並沒有大喜或大憂,因為他參賽的初衷是表達他的第一篇演講稿,即介紹大馬的華文教育給中國社會認識。

詢及參賽期間,是否有任何壓力時,胡漸彪說,參賽的壓力就是思考。

他說,這場比賽就給予他機會,去鞭策自己去思考每場比賽的話題,當然也身為一名參賽者,也有責任把節目做好。

用邏輯思考喜歡辯論

曾多次在辯論賽會奪下冠軍和最佳辯手的胡漸彪,對于喜歡演說,還是辯論時,他直接表明是辯論。

他說,辯論是需要邏輯思考,同時在比賽前,需要准備兩方的立場和推斷,包括要解讀對方的內容。

“演說家不一樣,話題需要說服民眾,同時也需要有情感和共鳴,若議題能夠獲得民眾的共鳴,那么信息就能傳達給民眾,這也是成功說服他們投你一票。”

胡漸彪說,兩個舞台其實是想像,只是這次參與是多了個機會,讓愛說話的他,能夠好好的展現其口才。

他重申,比賽輸贏不重要,參賽初衷是要發表第一篇稿,如今有這機會,就借這平台享受舞台享受說話,希望說出對中國社會的認知、想法,並盡選手的責任,選些中國觀眾比較有思考的話題。

以“我是演說家”做總結

總決賽的主題為“語言的力量”,胡漸彪借此主題來總結他參加“我是演說家”的想法,因此在決賽當日,則發表了“我是演說家”,以總結他對演說的觀點。

他的話題則圍繞在選手的選題煩惱,況且社會需要的訊息,其實很多是老生常談等。

至于總決賽的另外兩名演說家,即是奪得冠軍的梁植,則發表了“語言的力量”演說,並以“舌尖上的中國”電視節目,帶出所要表達的演說內容。

在這場比賽奪得亞軍的陳秋實,在決賽同樣發表“語言的力量”演說,內容則以德國納粹獨裁者希特勒開始,記述多名演說家的歷史。

“我是演說家”是通過500人中的海選,再歷經戰隊PK賽、擂台戰和最終冠軍等難關,才能脫穎而出,而該項節目具有4名導師,包括樂嘉、張衛健、魯豫和劉嘉玲。

而胡漸彪導師是魯豫。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