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慶齡 : 好壞消息?自己定義

在科技日益創新的浪潮下,一個新App或者機器的出現,都可能在另一終端造成一個傳統行業或職業的消失。

曾經,我以為這種效應只出現在體力勞工領域,但現在白領也深受影響。

英國牛津大學的2013年《工作的未來》研究報告顯示,有近一半的工作將因科技而被淘汰,就連記者和編採人員也不例外。

文字和編採工作本來是最耗心神的工作之一,但是電腦軟件Flipboard已可運用程式來抓取個性化內容編排版面,聽說美聯社已要引進電腦軟體來寫稿了。

說到這裡,相信大家心有戚戚焉,原本神聖的工作崗位,卻可能因為一個新發明而隕落。

但另一方面,這也並非壞消息。有了網絡,文字媒體可更快速、更廣泛的更新消息及擴張品牌。職業的變型使文字媒體工作者的“飯碗”出現前所未有的面向。

這令我想起消費稅確定執行時,多數商家大嘆生意將遭受巨大打擊,民眾對國家經濟未來心慌慌,使各團體、政黨或商會不斷舉辦消費稅說明會,主要為了消除商家和消費者的恐慌。

在消費稅營造的負面環境下,我有幸出席一場私人公司的常年晚宴,年輕的執行總監呼籲商家別對消費稅感到消極,相反的,可將其視作企業轉型的契機,從謹慎規劃中賺取更多盈利。

這位年輕企業家的致詞讓與會者回以掌聲。

與其消極,不如想想,我們可曾重新定義自己的工作或企業的可能性及流向?

未來的主流,是留給不隨波逐流的人。

記者生涯這條路上,當個跟別人想得不一樣的人吧!

市场脉搏
更多
看影音热议更多
健康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