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榮:中國、採納、才拿

華裔雖是大馬第二大族群,但大馬官方語言是馬來文,商業語言是英語,華語在官方上一直處于非主流地位,這也造成我國許多地方、官員、政府機構的中文名稱,在不同華文報章及華團“百花齊放”,各有各譯。

還記得首相納吉的中文譯名,在規範之前曾有納吉、那吉、那基等,反正,他都沒有正式中文名,各報就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只要讀者看得明白就行。

這現象並非在大馬出現而已,全球都面對相同問題,例如Digital可譯為數碼或數位,反正台灣有台灣譯法,中國有中國譯法,兩岸至今各自為政。

2004年我國成立馬來西亞華語規範理事會,以統一馬來西亞國內各個政府部門、地方及非華裔領袖的中文名字,雖然它沒有法律約束力,但華文報及社團都遵守,令主要譯名都較統一。

該理事會翻譯名字的最大原則,是名從主人。

有許多地名都是名從主人,例如惡名昭彰的阿布沙耶夫武裝組織的大本營Jolo島,發音為holo,因此在譯音上都使用霍洛,沒人使用佐洛。

韓國首都Seoul,前稱為漢城,韓國政府為符合譯音,將它的中文譯名統一為首爾。

中國拒亞庇譯名

雖然應該名從主人,但中國在這方面卻不太理會,例如我國前任首相馬哈迪及現任首相納吉,中國官方都譯為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及納吉布,他們認為納吉名字后面有了布,發音才更正確。

中國在沙巴州首府亞庇設立總領事辦事處,但是,它不理會沙巴華裔沿用了近一個世紀的“亞庇”譯名,強行把亞庇譯為哥打基納納巴廬;沙巴華社要求它改成亞庇被拒,中方解釋是根據英文翻譯。

既然中方不認同名從主人,不知我們是否可以根據China的發音,將之譯為“採納”?或是“才拿”?何必名從主人的叫它“中國”?

市场脉搏
更多
看影音热议更多
健康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