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見聞.別放棄! 等待人生第二機會 | 中國報 China Press

心見聞.別放棄! 等待人生第二機會

報導:黃美仙
攝影:練國偉



很多人都認為,人一旦犯錯,尤其被判牢獄過後,等于這輩子的人生已近絕望。即使他日出獄後的“第二人生”,也必然“暗淡無光”。

對于監獄的印象,在我的認知裡,是與電影內的情景無異。再加上我那唸法律系畢業的外甥女,因多次往返監獄,提供法律援助,獲悉我即將到監獄訪問,也分享了一些值得留意的訊息。

結合種種,我曾把監獄想像成一座人間煉獄;如今親身採訪之後,我必須坦誠自己內心隱藏著歧視。與雪州加影監獄局警官Ranjit Singh聊過,以及親眼目睹獄中環境之後,原來在牢裡,根本沒有人會放棄你;只需你願意,絕對有扭轉第二人生的機會!



加影監獄是加影區的地標,坐落在雙溪直落(Sungai Jelok),距離加影市約3公里。這座監獄建于1975年,並在1985年年中才正式啟用,佔地約161.3公頃。

多年來,加影監獄一直致力轉型,積極為囚犯提供學術技能,協助他們他日回歸社會。故此,在2008年,加影監獄設立了監獄綜合學校,讓囚犯可以在監獄裡完成學業。

監獄局警官Ranjit Singh表示,加影監獄是朝向“和諧監獄”(Penjara Sejahtera)概念進發,包括為少年囚犯提供免費中學教育,以及修讀學士學位課程,媲美歐洲的人性化監獄。

這裡的對象主要是少年犯;與一道圍牆之隔,就是女子監獄。在秉持“有教無類”的原則下,監獄局一直不遺餘力引導囚犯重新面對嶄新人生。

處身在沒有引誘、沒有娛樂、沒有暴力的環境之中,對囚犯來說,時間是看著分秒流逝的度過。唯有待你有機會重新呼吸自由空氣之際,才驚覺歲月的無情。

有些少年囚犯在入獄前並不愛讀書,但卻在這個靜態的環境中重拾課本,完成之前或不可能完成的學業,並在教育文憑中考獲佳績,隨後更攻讀學士學位,甚至是碩士學位。無論是有期徒刑還是無期徒刑,他們在牢裡默默裝備好自己,期待釋放之日再戰明天。

在監獄學校裡,上課的學生不是以年齡來編班,而是根據成績和教育背景作考量,並劃分學術班或技能,視乎少年本身的受教育基礎和興趣而定。

正面教育 感化囚犯

除了正式上課時間,在監獄裡,定期會有非政府組織前來提供激勵課程和宗教課程等。“這裡的學校共有13間課室;還有教師辦公室、圖書館及輔導室,與一般學校無異。只是,少年囚犯並不具有上網的權利,主要是靠老師及圖書館藏書,來獲得進一步資訊。”

Ranjit Singh表示,自從在監獄中提供教育計劃以來,可見多方正面效果,就連鄰國也多次委派專員前來交流、考察,學習相關做法。

“這裡的少年囚犯,一般上沒有太大問題,他們都會遵照監獄規則,也聽從指示。我們不能一味以強迫手法要他們接受我們的教晦,而是讓他們打從心底自願聽取你的指示。”多年來的工作經驗,讓他體會到,與其使硬派指責他人的錯處,不如嘗試由心軟化,更能獲得理想效果。”

出事后才明了
牢記親情可貴

林小娟(化名)今年30歲,是一位個性上有點倔強的女人。她因犯上失信罪,偷取前公司9000令吉,被判監一年半。

她需要那筆錢的目的,是償還前夫所欠下的3萬令吉債務。“其實,早在我懷孕的第6個月,因對方不忠已簽字離婚,他也跟隨其他女人去了泰國,根本無法聯絡,也毫無音訊。”

“可是債主三兩天就到我家樓下等,還恐嚇我會到保母家帶走我孩子,我擔心他們會傷害孩子,在無計可施下,只好做此決定。”

林小娟坦言出事前與家人的感情疏離,遭遇任何困難或生活障礙,也寧願找朋友傾訴。直到出事後,不得已下還是把4歲兒子交托給家鄉的母親。

反而進入監獄後,她深切感受到家人的關懷和溫暖。“我哥哥每個月都會在探監期從怡保來探我,而我也每個月會寄信給媽媽,這都是以往不會做的事。”

至于她那4歲的孩子,並不曉得媽媽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反正她獲準每星期一次,以家人購買的電話卡致電回家10分鐘,總算可以與孩子保持最親密的聯繫。“我告訴他,媽媽在外地工作,很快就可以回家與他見面……”

對于未來,林小娟已做好心理準備去面對,她要以最真誠的態度,証明自己的改變。“出獄後,我會和孩子在家鄉生活,不會留在吉隆坡。我本身是基督徒,在監牢裡也參加教會的活動,知道不少曾經犯過錯誤的人都可以重新生活。我一定也要堅持這份信念,捱過這個難關……

入獄也能唸大學

除了為少年囚犯設有的監獄學校,在成人監獄裡,也提供囚犯報讀開放大學(Open University Malaysia)所提供的商業課程,讓符合資格與條件者在獄中也可獲得升學機會。

在加影監獄,共有28名學生報讀開放大學開辦的商業課程。由于監獄學校所提供的証書課程,都是由本地開放大學所開辦,因此必須付費才能報讀。

“為了方便監督囚犯,當局只讓開放大學提供一個課程,即商業管理課程;該大學講師是在週末授課。囚犯在星期一至星期五可上網查詢資料,週末則由講師前來講課。”

全面改造 離開后別回來

Ranjit Singh來自從事監獄官的世家,父母也曾在監獄局任職,不過,他的3個孩子則接受高等教育,分別在各專業領域取得驕人成就。

他在1976年加入大馬監獄局,至今已第39個年頭。他出生在森美蘭州的一個小鎮,過去分別在木蔻山、太平的監獄服務,而在加影監獄也已跨越10個年頭。

他說,會盡力把加影監獄朝世界級水平邁進,不只是重視設備的建設,更重要的是思維建設。“在這裡,每個人都要負起責任,保持環境清潔,更要改造成更正面的性格。我們的目標很清晰,好讓同僚在執行任務時有明確指標。”

在他的職業生涯裡,主要是圍繞在受刑人的調查、教化、作業、戒護、總務工作,一般被認為經常採取嚴厲手法來控制囚犯。然而,他卻舉出多個活生生的實例,印証並非一味靠嚴,才能達到改造目的。

“在這裡,我們也關注每名囚犯的健康,即使是每頓餐飲,也極為講究。單是每人一天的伙食費,已要35令吉,還不包括免費醫療服務。直接地說,他們可能是拖著一個爛身子進來,卻帶著一個好身體出去。從一個全面性的改造計劃,讓每一個踏出監獄的都會是一個好人,至少也要減低他們再送回來的幾率。”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