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振仪:一颗苹果教会我的事 | 中国报 China Press

刘振仪:一颗苹果教会我的事

一颗苹果足以引起恐慌,为何?



1月中,突然传出两种苹果感染李斯特菌的消息。苹果已是生活中常吃的水果,所以,各大报章就在显著的版位,刊登我国政府禁止从美国加州Bidart Bros公司进口的Granny Smith青苹果及加拉红苹果的新闻。

我想,很多人都不知道什么是李斯特菌,这细菌可以如何影响人体健康,我也不知道,也因为这课题才知道,感染李斯特菌将导致感染者出现头晕、呕吐、发烧及颈部麻痺的症状。

其实这些都不是致命的症状,但听到“细菌”这词,加上媒体使用的“毒苹果”字眼形容受感染的苹果,多少也吓坏人。



有个朋友说,在这新闻刊登后,听到一群妇女讨论起这话题时,因为大家弄不清楚,到底市面上的苹果,哪种才是Granny Smith青苹果或加拉红苹果,安全起见,干脆不要买苹果。

全球化产生后遗症

接着,在网上读到一篇新加坡媒体的新闻,内容说,两种苹果感染细菌的风波,大马人因分不清苹果品种而感到混淆;更甚的是,连卖苹果的商家,也不知道卖的苹果来自哪里。

其实,这个课题也只是反映全球化的其中一个后遗症。

好比说,网络打开了无边疆的空间,让人们可在秒数的时间内,发出一个讯息给在十万八千里外的另一个人。但网络发展蓬勃现象的代价之一,就是牺牲越来越多的隐私。

在苹果的课题上,其实也只是全球化后,货物流通不再受到地理限制,货物经过一层又一层的物流过程,运输到各个国家。就算是南美洲出产的苹果,身在亚洲某个小国小市镇的消费人,只要从口袋掏出钱,就可以买回家。

但问题也出现在,越来越多人不知道买来用的或吃的东西,来自哪里。苹果这课题,就是最好的例子,不是吗?

其实,无论是网络或消费上,人往往愿意牺牲一些东西,以获取一些便利;为了更多便利,也甘愿作出更多退让。

但在不自觉的退让中,你不知道的东西更多,失去也更多,包括权益和健康。


*本网站有权删除或封锁任何具有性别歧视、人身攻击、庸俗、诋毁或种族主义性质的留言和用户;必须审核的留言,或将不会即时出现。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