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思老家的故事.自从小山农民使用农药后… 鱼米之乡只剩米 | 中国报 China Press

乡思老家的故事.自从小山农民使用农药后… 鱼米之乡只剩米

报导:蔡爱卿
●乡思人:魏金顺
●老家:峇东埔小山
小山应该是一个只有当地人才知道的地名。它位于峇东埔,是一个被稻田包围的小村。它的马来名字叫Bukit Pelanduk,意思是鼠鹿山。在小山长大的魏金顺,后来从一个英国旅人在1857年写的旅游笔记中,才知道老家从前真的有很多鼠鹿。



他在槟州图书馆找到英国人J.D. Vaughan出版于1857年的旅游笔记,里头提到Bukit Pelanduk这个地方的马来人,日常活动之一就是围捕鼠鹿。大概后来鼠鹿也被人们捕到绝迹了,目前住在小山的居民,没人见过那里有鼠鹿出没。

雨季捡鱼不需捕捉

小山,曾经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那里被连绵的稻田包围,而稻田间的排水道,则有丰富的水产。在魏金顺小时候,家里几乎不必买鱼。他们日常所吃的鱼都是从住家附近稻田和排水道捉来。那鱼甚至多到可晒成鱼干。



稻田和排水道里的鱼主要是生鱼、过山鲫、Puyu和泥鳅,还有小虾,不同月份都有鱼可捉。农民插秧之后,他们会在晚饭后去捉鱼。那时候天色已暗,鱼儿们也休息了,牠们徜徉在水草处。

捕鱼的人用臭土灯照到鱼儿后,就用一个去了底部的铁桶快速插下去,被困在桶里的鱼儿全部一网打尽。小时候的魏金顺常常跟着父亲用这方法捉鱼,出动一次的收获就可吃好多天,还可晒成鱼干,做成鱼丸。

他们还捕捉小虾和小鱼来加蛋煎成饼,这可是最廉价的美味。难以想象当时他们竟能捕到这么多小虾,甚至可把一个洗衣桶装满。

雨季时,甚至不必捕捉就有鱼可吃。原来,下大雨时排水道的水会泛滥,鱼儿也跟着游出来,当雨停水位消退时,有些鱼却来不及游回去,就被困在泥路上了。这时候魏金顺就与姐姐一起提着菜篮子去拾鱼,运气好时可拾到满满一篮子的鱼呢!

自从农民使用农药去除野草后,稻田里就再没有水产了。虽然小山的居民再也不必依赖日常捕鱼来加菜,但也意味着小山原本的好山好水一去不复返,鱼米之乡成为回忆。

家具业成特色

小山毗连着大山,大山也是当地人才知道的名字,马来名字叫Bukit Merah,那里真的有一座红泥山,山上有一座废弃多年的大宅,那是殖民地时代英国官员James Low的屋子。

小山与大山的居民以广东人为主,早年多数务农。到了今日,这两个毗连小村的特色却是家具业。单在小山就有5间家具厂,大山则有12间家具厂。

在他年少的年代,小山已有3间家具厂。他说,当年乡村孩子读书成绩一般,家长们普遍的想法就是让孩子学一门手艺,以后生活就有保障。因此,很多少年都被送到村里的家具厂去当学徒,后来也都从事家具行业,包括他本人。

虽然物换星移,小山在53岁的魏金顺心目中,依然是个世外桃源般的地方。即使经济条件已改善许多,他舍不得离开,依然与父母及妻儿住在那里。

稻田频被出售

魏金顺说,老家附近的稻田近年面临一个危机,有越来越多的稻田被拥有人出售、填土,建起了住家和工厂。他与一些农夫朋友估计,附近大约有100英亩的稻田已被填土。

他说,虽然槟城不是产米州属,但峇东埔一带的稻田,也是国家粮食生产的一部分。如果继续有越来越多人在稻田上建房子和工厂,以后马来西亚就会更依赖粮食进口了。

海陆空活动精彩童年乐

魏金顺形容,自己的童年生活是相当精彩的。尤其到了年尾学校长假时,孩子们就开展他们的“海陆空”活动。所谓“海陆空”,就是游泳、稻田运动会及放风筝。

在他家不远处的排水道,以前是比较大的。每次放水灌溉稻田时,排水道里的水会变得很干净,村里的孩子们就纷纷跳下去游泳。这就是“海”。

年尾农民收割完稻子后,稻田就变成空地了。这时候孩子们就在稻田里开赛跑或者球类运动会,这是“陆”。而年尾是放风筝的季节,这是“空”。

孩子王办运动会设奖

除了田间赛跑,有时候他们还举行环村赛跑。他记得当时村里有一个很有组织能力的孩子王,是村里孩子运动会的搞手,他还为运动会设立奖赏制度,跑得最快的前三名孩子,可得到当年最流行的小卡片呢!

其他的例如玻璃弹珠、跳飞机及捉迷藏也是他们常玩的游戏。说到捉迷藏,小山的孩子也玩得很不一般。因为他们躲藏的范围是整个村!范围小一些的也有半个村。所幸这种大范围的躲藏游戏,规则也有点不同,当鬼的孩子只需找到一个藏匿者就算赢了。

割稻季节可赚零用钱

住在乡村的孩子也有很多打工的机会。魏金顺小时打工赚零用钱的方式就是帮稻农收稻、晒稻。稻子收割的季节是全村人最忙碌的时候,连小孩子也得帮忙。

他说,收割稻子是全村人出动的,即使像他家那样不是依赖种稻维生的,也会去帮忙稻农收割,赚些外快。小孩子可帮忙把稻子拉回来及晒稻收稻。

收稻时热闹,收稻过后更热闹。这时候空闲下来的农民就会开始赌博,在村里一棵阴凉的大树下聚赌起来。他们这些孩子在一旁玩时,有时还会获得赢钱的人打赏一点零钱。

当村里有许多人聚集时,流动小贩也开始进来做生意了。小山由于居民不多,平日鲜少有流动小贩进来,只有收割季节后才能听到他们的叫卖声。

而小山的孩子也只有这时才有机会买一些诸如冰淇淋的零食来吃吃。原来,他们平日是没有机会吃零食的。村里没有杂货店,最近的杂货店在大约1公里外的镇上。

中秋节提灯游村1星期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是全村孩子们出动的大节日。在距离中秋节一周左右,孩子们就展开每晚的游村活动。每天吃过晚饭后,大约7点多,提着灯笼的孩子们就陆续集合,提灯游村。

他说,时间一到就会有人出来召集,边用福建话叫着“火、火,拿灯火;人、人,拿灯笼”,大家听到后就出来加入行列。

每晚的游行会持续到中秋节那晚,有时候八月十六、十七都还有,直到人数越来越少,游行才停止。而八月十五当晚,广东人为主的小山几乎家家户户都拜月亮。大人在家拜月亮,小孩子就去提灯游行。整个村子的中秋气氛相当浓郁。

一个有趣情况是,虽然小山是一个广东人为主的村子,孩子们平日也是广东话交流,但是他们称呼自己玩的游戏,例如玻璃弹珠和小卡片,以及中秋节游行时唸的童谣,却都是福建话。魏金顺猜测,这可能是受到附近峇东埔社区的影响,那里多数是福建人。

用椰叶梗报纸自制风筝

与许多地区的孩子一样,小山的孩子们在风起的季节里也热爱放风筝。不过,他们多数买不起制作风筝的材料,只能就地取材使用椰叶梗和报纸来制作风筝。你还别说,这种简单的风筝同样可以飞得老高,小时候的魏金顺还是制作这种风筝的高手呢。

每当年尾学校放假时,就是放风筝的季节了。小山孩子们的风筝都是采用揶叶梗和报纸自制的。

住在乔治市的孩子,流行自制或购买粘有玻璃粉的风筝线,以便在放风筝时割断别人的风筝线。小山的孩子就没这种风气,由于椰叶梗和报纸粘的风筝很轻盈,只需用普通的棉线就可以了。魏金顺常常拿妈妈缝衣服用的线来放风筝,浆糊也是自家煮的。

这种用最普通的材料制作出来的风筝,同样可冲上云霄。风筝两个角各有一条也是报纸撕成的“尾巴”。这两条“尾巴”非常重要,起著平衡风筝的作用。如果发现风筝起飞后不平衡,调整“尾巴”的长度就可以了。

魏金顺说,他做的风筝可飞很高,有时放啊放的,不知不觉到了吃晚饭的时间。眼看风筝那么高,他也懒得把风筝收回来,就随便把线绑在一个地方,就回家吃饭去了。


*本网站有权删除或封锁任何具有性别歧视、人身攻击、庸俗、诋毁或种族主义性质的留言和用户;必须审核的留言,或将不会即时出现。
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