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蘿夏:入微──雞蛋二品

在我的童年時代,如果要數最紅火的春節食品,除了年糕,當數雞蛋糕與雞蛋卷。

做雞蛋糕的銅印盤如今已被人收入文物館當老文化了。銅盤直徑大約八寸,通常有四個花款,我家的只有兩個花款,楊桃與桔子。是我姐姐嫌其他款式不好看,寧少不要多。記得媽媽與姐姐是到馬六甲板底街一間老字號購買。從以前到現在都是不能貪便宜,有些不老實的就會滲了鐵,過熱時就會溶掉,老字號擔保可以換。

銅印盤是置在火爐上烘烤,它是有蓋子的,蓋子上就放火炭,就是上下火齊烘。通常我們要用兩個銅盤,這樣省了許多時間。“看火候”是我的工作。

制雞蛋糕過程如下,先把雞蛋打得起泡沫,加糖再打,大功告成后就用一小盆滲麵粉,放入銅盤的花款模型內,蓋好了就等它烘熟。當然要注意上下面的火炭,要保持最佳火候,這只可意會難于形容。家人一定覺得我控制得極好,所以才由我掌火候。在雞蛋液麵粉放入之前,模型的花款要抹上油,是讓烘好的雞蛋糕不會粘著銅盤。后來以我的經驗發現,塗一次可烘二盤,第二盤最美。

我們家通常做好幾十粒雞蛋,烘好后收成有三個大餅乾桶之多吧!

這種雞蛋糕只有南洋有,中國可沒有。一直懷疑這種雞蛋糕是南洋華人改良自西人的蛋糕,只是去掉牛油,那個年代牛油是奢侈品。在那個年代,新春招呼客人的食物中,有雞蛋糕就已是小康之家了。

省儉一點的雞蛋糕就不是純雞蛋,滲上鴨蛋,因為鴨蛋較大,收穫更多,只是有鴨蛋腥味。

我們家沒做雞蛋卷,理由太簡單了,姐姐們的纖纖玉指勝任不了。以前的土法烘雞蛋卷,器具是一根長約二尺的火鉗,最末一頭就是二個可以張合的圓盤模型,塗上合成的椰漿蛋液麵粉,置于火爐上,烘了一面再烤另一面。製法不難,一人可控制幾個模型,難在一離火打開模型,就要迅速地用手把火燙的薄片捲起,很痛呢!捲起來有層次是最佳口感。現在也是捲成一條條的,曾有人把它摺成三角形,不能風行就是口感味道不好。

一日早餐,有人攜來蛋糕,“隆重”宣佈:有古早的雞蛋糕味,足見所有的人童年回憶都是美麗的。

市场脉搏
更多
看影音热议更多
健康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