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蔡愛卿
三個月前有一批藝術家進駐生活公市,展開與居民一起生活的日子。這些原本對公市陌生的年輕人,三個月來被喚起許多幾乎快要被遺忘的陳年舊事,這些都是早年喬治市的生活片段。看著他們用作品來重現的這些故事,即使不是住過公市的人,也會想起那些年的感動片段。
無論是泛黃的老照片,或掛在牆上的舊時鐘,都是時光流逝的見證。但舊時生活場景總很容易埋沒在記憶深處,如果沒有人刻意去發掘,也許再也不會想起。
《藝寫市跡》藝術家駐村計劃,就開啟了通過居民生活回憶的大門,從收藏舊物的櫥櫃和箱子裡找到許多舊物品。在小小的生活公市,原來這些東西保存了這么多年,還保存得這么好。這些舊物不但重新喚起回憶,還讓年輕一代看到先輩早年的生活場景。
《藝寫市跡》是比較特殊的社區藝術計劃,藝術家進駐對他們來說完全陌生的公市,與居民一起生活一段日子。沒有人知道這期間藝術家與居民之間將會產生什么化學作用。策展人李嘉霓不敢抱太大期望,所幸,這項他人生第一次策劃的藝術社區計劃,成果要比他想象中來得好。
成果比想象好
他說,本來沒有期望太高。但是到了后期,他們經歷許多感動,尤其來自居民的真誠回饋,都是之前沒預料到的。很多人向他們說謝謝,還邀請已搬離的舊人回來看。這一切,都讓他覺得付出有意義。
他說,一些居民可能不了解藝術家在做什么,卻非常熱心地提供協助。到了后期,還會催促藝術家趕快完成作品。
《藝寫市跡》社區藝術計劃的藝術家包括蔡德耀、章永佳、陳麗香與周盈貞。他們也與喬治市世遺機構合作,邀請口述歷史團隊收集老居民的口述歷史。計劃成果展覽目前已在生活公市進行中,將展至本月15日,時間是每日上午10時至下午5時。另外,藝術家們也將于本週六(7日)晚上7時30分,在公市舉辦一場分享會。歡迎大家出席與他們交流。
重溫熟悉感覺最特別
雖然生長在吉隆坡,視覺藝術家章永佳其實是半個檳城人。他的母親來自檳城,小時候,每次年終學校假期,父母就帶著他回母親在檳城四方冷的娘家,他還記得自己是在四方冷學會了騎腳車。這次在生活公市參與社區藝術計劃,令他重新憶起童年在檳城的熟悉場景。
他會說華語但看不懂方塊字,這次交出的作品卻與方塊字有關。在生活公市期間,他找到了一塊當年的捐款人名錄牌匾,上面有許多他不懂的方塊字。他把這些字拓下來,讓妻子協助他了解每一個字的意思,再組合成新的句子。這些字串起來的意思朝著同一個方向:什么是生活?
他說,朋友知道他在生活公市參與社區藝術計劃,就會問他哪裡有什么特別。不過對他來說,重點並不是哪裡有什么特別,而是公市帶給他的熟悉感覺。
他說,目前住在生活公市的多數人,與他的父母年齡相近。對于他們這些上一輩來說,生活到底是什么,是他要在作品中表現的意義。他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找到兩代之間的連接。
母親娘家的親人已經遷離四方冷多年,長大后的章永佳行走生活公市周邊,腦海浮現小時候曾經在檳城經歷的許多場景。那些場景已經深埋在記憶裡,多年不再想起。只是走過公市周邊的小巷,那些街道,那些建築物,那些味道,就想起小時候也體驗過。這是他在喬治市的奇妙感覺。
從「文化衝突」檢討創作
劇場人蔡德耀是居留在生活公市最久的外地藝術家,來回總共住了大約六週。他交出的是一部以生活公市為背景的生活劇場,還拉了幾個居民參與其中。對他來說,合作過程所產生的種種“文化衝突”印象最為深刻,也叫過去只與同道中人合作的他,重新思考一個劇場人的創作模式。
一個劇場人創作的慣性模式是作品是屬于自己的,不過蔡德耀認為,在社區藝術計劃中應以社區為先,藝術其次。他的角色,是與社區的人一起來完成作品。因此他才決定要做生活劇場,採用居民最熟悉的素材來排一部劇。
與從來沒有劇場經驗,可能也沒有進過劇場看戲的老居民合作,發生許多令他啼笑皆非的狀況。他說,這是他首次排這類劇場,無法好像以往那樣提早排練,因為居民們都有日常事務要忙,也要顧及他們的心態。
他最大的壓力在于永遠不知道會發生什么問題。例如在演出前一個小時,一個本來參演的安娣臨時退出,原因是有朋友要請他吃飯。對于一個劇場導演來說,這是荒謬的理由,但蔡德耀說服不了對方,還是得接受現實。幸好最后找到另一個安娣來頂替。
種種令他血壓飆高的狀況,使他不禁思考現實生活中的人們是如何看待自己熟悉的創作領域。過去自己一向認為理所當然的事,在另一些人眼中卻非如此,他們會從非常生活的角度來看事物。
小小空間記錄生離死別
居住在生活公市的人,在一個大約200平方呎的空間裡走過生老病死。這是視覺藝術家陳麗香在公市生活后最強烈的感受。因此他向居民要來四方形的盒子,印有居民家最常見的一些東西。堆疊出公市的生活形態。
生活公市的單位非常狹小,分為有房間與無房間兩種,即使有房間的也是一間房吧了,卻得住上一家子。如何充分利用空間成了最考驗居民的事。
陳麗香說,因為空間很小,居民保留在家裡的東西,一定是對他們有用的。拜訪了幾戶居民家后他發現,幾乎在每一家都能看到的兩種東西,就是日曆和時鐘。居民都會將它們掛在牆壁的顯眼位置。
聆聽居民的生活故事,讓他覺得很神奇,那是一種與他過去生活經驗完全不同的東西。有些單位竟然同時間住過24個人,還可以睡到走廊來。
不論人生活在多么隱私的空間,生活中難免與他人重疊,我們都必須介入別人的生活,也被人介入。這種情況,在生活公市更是展露無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