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羽神”財”飛揚‧ 調整後可達1萬 球員們,令吉皆辛苦啊!
獨家報導
(吉隆坡6日訊)所謂“人比人氣死人”,“錢比錢”就“氣死錢”。
馬來西亞羽球總會在2015年送出一個紅包:福利大調整,球員的每月津貼調漲五成至一倍之間!最高可達1萬令吉。
于是,環繞著“津貼”這個議題,《中國報》今日跟進報導,比較早期前國家隊球員的津貼,以及現役做一個對比。
前面說了,“人比人氣死人”,“錢比錢”就“氣死錢”,況且現在已經是無“機”不歡的高科技高時尚時代,因此,此番對比沒有任何意圖,目的是讓羽球球迷更深入了解。
賽會獎金五五分賬
值得注意,跟進報導的主軸,主要在“津貼”,不包括其他收入如賽會獎金,打大馬紫盟羽聯或其他代言等等,商業活動。
綜合本報從幾任前國手收集所得,基本上所謂的津貼,大略可以整理出這樣的一個輪廓。
不,沒有扯到太遠的年分,就從1986年說起。
當時,國手只有2大收入來源,即工作月薪442令吉,政府捐助125令吉,有必要補充,那個年代的國手都是受薪階級,他們都是各別公司的職員,早上工作,下午訓練,而且,當時羽總並沒有給予任何形式的津貼。
1990年,羽總調整一眾國手的收入來源,主要是從半天工作半天訓練改成全日訓練,每月收入是一律900令吉(淨收)。
特別津貼看表現
至于從賽會得到的獎金,是“五五分賬”,50%收入屬于球員本身,不必抽稅,另外50%歸政府。
這裡頭還有一個特別制度,那是羽總還設立一個“特別津貼”,從球員的紀律,態度,進步和表現,作為評估的準則,如果達到這個評估標準,每人每年大約可以得到1萬2000到1萬4000之間。是的,令吉,不是英鎊哦。
從紀律,態度,進步和表現的評估,是“集體式”的,即表示整個球隊,只有每個人都“合格”,每個人才可以拿到,倘若其中有一個人“不合格”,就整個球隊都拿不到。
還有,那個時候,羽總沒有設立世界排名的津貼,換句話說,除了固定的每月900令吉的收入,他們大部分的收入,主要還是來自參加比賽得到的獎金。
1991年“李宗偉們”月收75
這個制度執行到1991年,時任大馬羽總秘書古納蘭(已故)創立斯里花園學院,李宗偉,黃綜翰,鄒俊英等還是孩提的時候,紛紛入隊,當時每人的津貼是每月75令吉。
大約25年的今天,調整后的津貼,根據了解是從每月1300令吉,增加到2500令吉起跳,最高可以到1萬令吉,這是成年隊;至于后備隊,則從每月的900令吉,增加到2500令吉起跳。
現在的國家隊大家庭(含男女),總共加起有70個人,另外教練合計9人。
這個調整,在受訪的前任國手看來:“應該的,畢竟現在的生活條件已經不同。但羽總的負擔也不輕,算算,70個球員,如果每人拿2500令吉,一個月就要支付17萬5000令吉的津貼。”
撇開當今生活節拍物資價格不能與當年比較不談,現役球員還是要“珍惜惜福把握”。
我們說,粒粒皆辛苦,在馬來西亞,是“令吉”皆辛苦也。
順便要求調整獎金
維峰清憶歡迎
大馬羽總大幅調整球員福利,國青至國家隊津貼大增50至100%,獲得球員的積極反應,但也希望羽總能夠一並調整比賽成績獎金。
男單張維峰表示,津貼調整對球員而言,無疑是新一年的好開始。
激勵球員力爭上游
他說:“常月津貼對我們就如月薪,調整額度暫還不清楚,但大馬羽總此舉明智,對球員是好事。不過我希望他們能夠一起調整贏得比賽的獎勵金。
女單鄭清憶表示,津貼的增加有助于激勵球員加倍努力力爭上游。
除了津貼,國家隊球員還可保有比賽的獎金之余,羽總還按不同的比賽級別及給予成績獎勵,例如超級系列、黃金大獎賽及大獎賽打進8強,奧運會、亞運會、亞洲錦標賽及挑戰賽需進4強。
另外,東運共運會獲得獎牌,湯、尤杯及蘇迪曼杯打進決賽就有額外獎勵金,金額看最終名次而定。
青年隊比賽方面,沒有獎金的世青賽、亞青賽及青年奧運會也必須打進4強才有獎勵金。
另外,球員還可獲每3個月發放一次的世界排名獎金。其他福利還包括宿舍及醫藥。
球員的津貼按級別資歷不一而定。週三羽總宣佈調整津貼當天就呈辭職信離隊的雲天豪,在這之前曾透露自己的津貼為每個月3500令吉,從英國學成歸國重投國家隊僅半年,2014年結束前再一次離隊的黃惠齡透露。自己獲承諾津貼為3000令吉,但只領到1300令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