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事動脈.綜合發展計劃今年開跑 班達馬蘭起飛在望
報導:黃富有
攝影:陳梓健
隨著擾攘十余年的班達馬蘭巴板路木屋區風波進入尾聲,當地醞釀多時的綜合發展計劃,預計能在今年內開跑,一旦發展計劃竣工,將令新村一帶的經濟活動,出現突破性發展。
班達馬蘭州議員陳博雄說,上述綜合發展計劃涉及房屋、商場、商業區及輕工業等,發展面積近100畝,幾乎是班達馬蘭新村面積的五分之一,一旦成功,相信會令新村煥然一新,包括人口回流、增加商業活動等。
他說,據他了解,發展商將興建441個現代化設計的房屋,迎合時下年輕人的要求,相信會吸引到新村要置業的年輕人購買。
吸引年輕人回流
“新村土地發展非常密集,都是住宅或神廟,基本上是沒有空間再發展,過去新村年輕人要置業,只能到附近的武吉丁宜等地區,造成年輕人口外移。”
他說,因為目前還未正式獲得批准,所以沒公佈房屋的售價,不過據他了解,價格是時下年輕人可以負擔的範圍內。
他指出,若年輕人回流,就會令本地人口增加,而有人潮的地方,就會出現更多的商機,屆時將會吸引更多商家到來。
他說,目前,只有班達馬蘭大街及陳亞珠路兩條街擁有商店單位,但都是老店且已飽滿。
“在上述綜合發展計劃建成后,其中有規劃商業單位,會出現更多店面,讓商家做生意。”
另外,陳博雄說,班達馬蘭擁有雪州最大體育館,也會是吸引居民的因素。
他指出,在體育館內,擁有多種體育設施,包括草場、網球場、鉤球、健身室,還有多用途禮堂。
“市議會會在今年落實,大幅度地提升體育館周邊設施。”
陳博雄:發展商收購
鹹水芭後尾巷列新村區
陳博雄說,涉及發展的巴板路木屋區與武吉克拉容木屋區,即以前俗稱為“鹹水芭”與“后尾巷”的地區,原本並不屬于新村範圍內,是早年的先賢填平沼澤地所得來的地方。
他指出,直至1995年時,上述2個木屋區被國家銀行子公司——擱置房屋計劃基金私人公司(TPPT)所收購,並在2002年宣佈將在當地進行發展計劃,要當時的居民搬遷。
發展停頓5年
他說,當年第一次進行人口普查得悉有787個單位,1240戶家庭,至2006年已有許多家庭接受發展商賠償,搬遷離開,其中117戶家庭則聯合起訴發展商,導致整個發展計劃停頓了5年。
“直到民聯執政,州政府在2011年指示市議會進行第二次人口調查,並在2013年,由當時的大臣丹斯里卡立與行政議員劉天球與發展商達成協議,讓還未接受賠償的居民,以9萬9000令吉的優惠價格購買發展計劃內的雙層排屋,也把房屋面積從原本的18乘65方尺,提高至20乘70方尺。”
他指出,他在2013年中選為州議員后,也一直跟進此事,每一個月市議會與居民、發展商、州政府代表的會議,他都有出席了解。
他說,期間,他雖曾要求州政府進行第三次人口調查,以確定獲得購屋優惠的人數,不過在州議會遭拒,只是以前兩次的數據核實人數,最后一次核實是在2014年6月14日,共181人符合資格獲得優惠。
他指出,早年因為發展商要收地,許多木屋居民早已經搬遷,留下的木屋都被拆除,也基于土地已經屬私人土地,市議會沒有打理,目前該片土地已近荒廢。
“除了一些還堅持不肯搬遷的居民外,也有的木屋出租給外勞居住,環境其實非常惡劣。”
新計劃可容納2000戶
陳博雄服務中心主任鄭文福指出,上述發展計劃估計可容納2000戶家庭,會令新村的人口增加。
他說,屆時班達馬蘭會變得非常熱鬧,更加興旺。
“早年木屋區居民搬遷后,這兒的人口下降了約20%。”
他指出,村內的神廟,也會被搬遷其他地點重建。
“發展商將負責重建的費用,不過神廟的設計、裝飾等,則由廟方本身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