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 (第3篇)‧聽賀歲歌才像過年 | 中國報 China Press

年味 (第3篇)‧聽賀歲歌才像過年

報導:許雅玲
攝影:劉潔雲、李文源、李玉珍
我們都是聽賀歲歌長大的!這句話聽在外國朋友耳裡,會覺得矯情,但卻是鋼鐵一般的事實:沒有過年歌,就沒有年味!



音樂製作人鄧智彰、南方唱片公司策劃與宣傳經理紀德喜、資深填詞人依爾,不約而同指出:只有在大馬,有人專門製作賀歲專輯,有人必定購買,有人最愛聆聽賀歲年歌。

隨著全球唱片市場萎縮,大馬賀歲專輯銷量也從10多萬下降到1萬,雖然不可能再有這般輝煌的銷量,但還是值得出品,因為這是大馬獨特的新年文化,無法傳承太可惜…

在大馬,農曆新年期間,家家戶戶年歌飄揚。



在外國朋友眼中最有趣現象是:卡拉OK裡,安娣拿著麥克風,大搖大擺大唱年歌!

畢竟在中國,也僅是春晚,會在大量節目中穿插帶有新年氣息的歌曲而已。

紀德喜說:“聽賀歲年歌,是大馬獨有的特色,演變到今天,變成一種無法解釋的情意結:家家戶戶至少要買一張新年專輯回家聽。”

紀德喜的童年,聽的是新加坡歌手的年歌新唱、特別是張小燕又尖又高的聲音,老歌新唱出喜氣洋洋氛圍,“那個時代,大家都沒有這是‘台灣歌曲’、‘中國歌曲’或‘本地歌曲’的觀念,覺得好聽就買,根本不瞭解詞曲人是誰,當然也就沒有所謂的大馬創作年歌。”

大馬第一位揚名國際的創作人李俊雄,除了首本名曲《路邊的野花不要採》和《心中喜歡就說愛》,還創作了數首廣受歡迎的年歌,包括《萬事如意》(歌詞:恭喜你恭喜你恭喜你,恭喜大家萬事如意……)。

年歌具正能量

出生在霹靂小鎮端洛的依爾,小時候一聽到“迎春花”,馬上從床上跳起來,迫不及待想跟父母拜年,跟小朋友吃喝玩樂。

“年歌,除了應景的需求,我更喜歡年歌具備的正能量魅力:喜氣洋洋的節奏,配上寫詞人的祥言吉語和祝福。穿梭大街小巷,聽到電台播放的年歌,或者有錢人家播放的黑膠唱片年歌,人人均能感受到新年新氣象!”

就算今天,賣肉乾的朋友會告訴依爾:唱機不播正能量年歌,銷量差到不敢設想!

原本是“南方八大巨星”之一、創作無數年歌的鄧智彰,近年轉戰幕后,擔任賀歲專輯製作人,“從小,父母教我唱年歌,現在,我教子女唱年歌。這便是大馬賀歲年歌的文化傳承!”

三人認為,大馬是福地,華人有機會聽到不同新年歌:華語、方言、傳統和創新年歌,大家要好好珍惜。

希望賀歲專輯繼續百花齊放──這是他們的展望。

九十年代賀歲專輯巔峰期

鄧智彰、紀德喜和依爾一致指出:大馬賀歲專輯的巔峰期,在1990年代,當時,除了經典獨唱的龍飄飄,還有熱鬧喧嘩的群星賀歲。

為了加強賣點,唱片公司不惜耗資6位數資本,到中國點拍攝MV,一個新年專案,可以同時推出5個產品:卡帶,CD光碟、錄像帶、VCD光碟和DVD光碟。

有了網絡下載,人人都可電腦複製CD,很少人會買硬體專輯,賀歲專輯銷量一瀉千里。

“沒有賣個5萬張,誰敢拉隊到中國拍攝MV?過去10幾20萬張銷量紀錄,已成銷售神話。”鄧智彰坦言。

對此,紀德喜不認為是賀歲專輯的“沒落”,只當作是必要的“轉型”:“科技發達,轉型是必然趨勢。當然,每一次轉型,大家要謹慎,一定會有適應不良的公司被淘汰。”

本來,歌壇大哥羅賓,也不願出年歌專輯。可是,出道第11年,首張賀歲專輯卻創下驚人10萬銷量,讓他信心滿滿。

“羅賓不甘心,2012年,他發動延續賀歲年歌文化,因為認同他的理念,我便參與策劃,製作《耀舞全城賀新年》,得到市場很好的迴響。“依爾說。

電視台電台搶灘

大馬年歌市場還有一個奇觀:電視台或電台,每一年都會推出賀歲專輯,全馬巡迴宣傳,銷量比歌手的專輯更暢銷。

這對唱片歌手有一定衝擊:電視台和電台強打自家DJ年歌,歌手的年歌,自然處于挨打狀態,就算形象鮮明討好的八大巨星、三王三后,都被打到不清不楚: 你播兩首自己的年歌,就把我的歌手淹沒…

依爾透露,“1990年代,國營電台是最早發過兩張賀歲專輯的電台,后來,私營電台加入戰圍。”

紀德喜坦言,”這個現象的好處是,你不需要很會唱年歌,因為大合唱形式,全部聲音放在一起,又熱鬧又吸引。”

鄧智彰補充,“其實,這也沒問題。比較下,年歌不需高超歌唱技巧,最重要的是,歌者把新年氛圍唱出來。雖然DJ不是唱家班,但是,他們都能把過年氣氛帶出來,這是很棒的一點。”

依爾、紀德喜和鄧智彰坦言:“根據廣告費來算計,強打自家年歌,一點都不划算,不過,有助打造自身品牌。自由商業市場,有健康的競爭,市場才會有活力。最關鍵的是,DJ年歌確實吸引更多年輕聽眾,這對年歌傳承很重要。”

年歌不再只是咚咚鏘

年歌一定是老的好嗎?

敲鑼打鼓式的年歌有家庭群眾喜愛的喜慶熱鬧,不過,創新可為年歌注入生命力!

紀德喜透露,“我最愛80年代,劉文正演唱,侯德健包辦詞曲的《石油紅包》,這首就是當年的創新年歌!歌詞‘財神爺你可知道物價早就不得了,去年買得汽車跑今年買不起麵包’,今天再聽。還是覺得創意又不俗!”

長期製作賀歲專輯,鄧智彰不斷陷入一個又一個的瓶頸,“年歌比一般歌曲局限,只能帶出開心情緒氛圍。”幸好,5年前,他完成一個成功轉變,創作了《大團圓》。

“這是我人生重要的轉捩點。年歌不應只有咚咚鏘、財神送財寶,可以更細膩地探討新年的意義,比如回家過年,珍惜團圓,以及在佳節裡把關愛帶出來。”他說。

關注到聽年歌的年輕群眾大有增加,今年,他和中國和韓國的音樂人合作,製作一首新派年歌《123新年好》,由中國男團三少和韓國女團Crayon Pop合唱,粉絲大為讚好呢。

年歌大事記

★早期年歌,都是中港台創作的流行歌,比如姚莉原唱的《春風吻上我的臉》,是穿插在1956年的電影《那個不多情》的片中插曲,因為內容歡快,吉祥正面,被當做年歌來聽。

★最早的《恭喜恭喜》(每條大街小巷,每個人的嘴裡,見面第一句話,就是恭喜恭喜…),實則是1946年慶祝抗戰勝利的歌曲,由陳歌辛創作,姚敏、姚莉兄妹演繹,后來演變成年歌,后來編曲中,特意加上鑼鼓聲凸顯喜慶氛圍。

★1960至70年代,大家都愛聽張小英黃清元,沒有哪國創作的概念。

★1980年代起,以翻唱第一代賀歲經典歌為主,但本地創作開始萌芽。李俊雄作曲,黃曉君的詞,《一張賀年片》,廣為傳唱。

★1990年代,大馬年歌全盛時期,有兩大代表:(1)獨唱歌手,劉文正、費玉清、龍飄飄和本地歌手蔡可荔,以及(2)群星說唱賀歲專輯。

★群星賀歲專輯,最早是東尼唱片的群星說唱年歌專輯,后來推出《大聯歡》。1996年推出《南方群星大拜年》,締造驚人銷量。間中,也有推出可愛童星賀歲專輯。創新年歌有新意,但羅賓、莊學忠的傳統年歌,雖然流俗,但共鳴性強。

★拜科技影響,歌迷不只聽歌,還展開新的視覺享受:拉大隊到中國拍攝MV。同時,音樂編曲有新發展,電子合成器的大量使用,使舞曲在市場上大行其道,代表作有中國娃娃的《新年好》等。

★今天,唱片市場萎縮,全盛時期的逾60張全新專輯(95%大馬製作),驟減一半以上,銷量從10幾萬張下滑至1萬張。同時,出現一個獨特現象:電視台每年製作的年歌專輯,穩佔銷售冠軍。

紀錄

★曲風單調的《恭喜恭喜》《春風吻上我的臉》,《大地回春》、《春之晨》、《迎春花》,至今仍成為不朽賀歲年歌。

★最暢銷:龍飄飄穩賣20萬至30萬張),她的生肖系列年歌,唱響華人世界,當時有此一說:不聽龍飄飄,不像過年!龍飄飄、羅賓和康喬推出的合輯,曾在市場上狂賣20萬張。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