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食庫.娘惹Apom
特約:林金城
我笑著跟天龍大哥說:你這攤Apom是非常重要的,你知道嗎?由於設在吉隆坡茨廠街社區最繁鬧的飲食街上,許多外國旅客在初訪大馬時,就先從這所謂的Chinatown開始(暫時大概還是),對Apom的印象好壞,當然就會影響往後他們在別處,是否還想再嚐這些食物,所以可說是任重道遠。
他一如往常,親切謙和地謝了又謝。接著又開始忙東忙西,在兩盤現烤的Apom間,一會兒曼煎糕,一會兒娘惹Apom,似乎沒有完全領會我的意思。
天龍大哥姓韓,15歲便從故鄉森美蘭波德申來到茨廠街謀生,曾經在多間古老食肆,如:成記茶樓、玉壺軒茶樓及生記酒家工作。七年後,於1976年決定出來創業,開始設攤擺賣這兩款Apom至今,轉眼已將近40年。
起初我一直想問韓大哥,他是從哪裡學會這兩款Apom?
源自福建閩南的“滿煎粿”,在北馬,福建人稱之Ban Chang Kueh,寫成中文就是“曼煎粿”或“曼煎糕”,馬來人則叫它Apom Balik;在怡保,廣東人稱它“大舊(廣東話,塊)麵”,中馬一帶的廣東人及客家人,則積非成是地將它叫成“煎包”;其實煎包指的是另種傳統客家煎餅,現在反而將正宗客家煎包給改名為鐵板包了。
照著食譜舉一反三
至於充滿椰香味的娘惹Apom,則源自檳城的峇峇社群。由於早期娘惹不便拋頭露面,所以都在家裡製作,再批給印度小販挑擔叫賣。等到華人學會後,街邊才開始出現現做現賣的攤子。
由於“煎包”在吉隆坡盛行已久,想要學會並不難,但為了娘惹Apom,攤販是否曾北上檳城拜師?
怎知韓大哥卻輕描淡寫地說:都是參考食譜的啦!由於曾在茶樓裡做過廚房,多少學會一些基本功,照著食譜增增減減,舉一反三,試幾次便開檔了!怎知一賣便是三四十年。
是的,這些年來,無論是對游客,還是我們這些一再回去追尋飲食記憶的吉隆坡人,天龍大哥的Apom,就成了茨廠街社區一抹再熟悉不過的風景。
天龍Apom
創始年︰ 1976年
地址︰ Jalan Hang Lekir, Kuala Lumpur.(思士街冠記雲吞麵前面)
營業時間︰ 13:00~21:00(星期一至五),12:00~21:00(星期六、日)
GPS︰ N 03.14436°E 101.69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