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張吉安
(傳統粵劇‧1970)【蒙正祭灶】
演繹:文千歲
臘月廿四祭灶神,是年節風俗的一環,在民間戲曲最為有名的一折就是《蒙正祭灶》的故事。據說蒙正是一名窮書生,在臘月廿四那一夜沒錢買祭品來拜祭灶神,因此就寫了一首詩給灶神求寬恕。這是粵劇小生文千歲在1970年出版的《蒙正祭灶》的黑膠唱片,也是此傳統劇目在市面上唯一最早的唱片錄音。
【蒙正祭灶】選段
臘月廿四灶神返天,半盞青泉一炷煙,寒生送灶上青天,玉皇若問凡間事,唉,你就話蒙正文章不值錢。一支粗香半盞青泉,恨貧家未有堪供奉,哀幾回斷炊煙,饑來煮字,歎息不飽暖,那堪謝灶想奠基又無錢,只有心誠叩跪。
(詼諧粵曲‧1965)【大財神‧接財神】
演繹:梁醒波、尹飛燕、白鳳瑛
在粵劇界素有“丑生王”之稱,在馬來西亞出生,新加坡入行的粵劇演員梁醒波,一向以逗趣形象和聲腔,演活了無數詼諧角色。在1965年,與尹飛燕(阮兆輝前妻)和白鳳瑛推出應節的電台廣播粵曲錄音《大財神‧接財神》,描述廣府人除了在除夕夜接財神,大年初一早上還流行“派財神”這種行業,尤其那些趁著過來想賺些紅包錢的小孩或社會低階,會在小紅紙上寫上“財神”,沿戶敲門呼喝“財神到”,開門的那一方當然不會將“財神”趕走,主人家接過那張紅紙再回贈對方一封紅包,皆大歡喜。這也窺探出華人過年夢想發財,禁忌就是大過天!
【接財神】選段:
(敲門)財神到!快點打開門來接財神呀! 財帛星君曾示訓,運財童子送金銀呀……今年你家行好運,中門快開接財神呀……接財神,接得滿屋是金銀。接財神,借來福祿壽加增。接財神,接到兒孫滿地更開心。同歡唱,神賜幸,你家喜接財神,快敲搽撐都林泵撐,接引呢個天神降,樣樣接到福祿壽,今生富貴子孫百數皆同欽。
(新加坡‧1974)【應時喜慶福建什唸歌】
演繹:關新藝
特別標榜著“自編自唱”的福建閩南新年歌,只有隨著竹板拍打雜碎唸,非常罕見也沒有任何編曲,是一張貼近市井小民心聲的專輯。當年從廈門下南洋到新加坡的民間藝人關新藝,從戲班到歌台,過后跨進了廣播門檻開啟了方言諧劇熱潮,與同期的王沙和野峰走遍新馬。這張《應時喜慶福建什唸歌》,收錄四首竹板什唸歌,〈除舊迎新〉、〈過新年的心願〉、〈過新年,拜天公〉和〈新年有感〉,詞意勾畫出70年代,市民在面對柴米油鹽漲價、貧富懸殊之下度過“年關”、還有嘲諷華人過年紛紛到“避暑賭場”碰運氣,初八夜晚拜天公時,左鄰右舍互鬥誰家的“燒豬”最大,焚燒的“天公金”最多,反映了當年民間百姓的一場場“怕輸”的新年戰,是一張頗有反諷勸世,難得一見的新年歌集!
《過新年,拜天公》選段:
新年一過又得準備天公誕,福建人拜天公是大過年,初八那一暝,家家戶戶在門口拜謝天,天公金燒甲攏賣離,一折一折燒的攏紙字(鈔票),一張一張燒的全是血汗錢,若是無拜恐驚天公會生氣,二來驚厝邊頭尾看不起,大拜小拜燒多燒少全由你,富人甲窮人確實難排比。天公祖你得講義氣,天公祖你得來保庇,望會一年好一年,社會繁榮好景氣,家家戶戶平安無代志,人人有工作,人人都賺錢,好額人紙字找紙字,艱苦人翻起身來過著好日子啊,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