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馆前请愿指源自印尼 “薄饼非大马美食”
(吉隆坡21日讯)维护印尼文化社会分子指出,“薄饼”是源自印尼的三宝垄(semarang)的文化食品,并非是大马的文化食品。
我国驻印尼大使拿督斯里再林透过其推特及面子书,上载印尼网站新闻skalanews.com的引述,指数十名以拉慕尤为首的维护印尼文化社会的论坛组织(Formasbudi),指“薄饼”源自印尼。
他说,拉慕尤等人周五在耶加达的我国驻印尼大使馆前请愿,吁请大马政府勿将原本属于印尼的薄饼文化,列为大马文化美食
根据该组织的文告,他们此举是希望大马政府勿将薄饼列为大马文化美食,并指印尼教育及文化部已在2014年10月17日,择定薄饼为三宝垄的传统文化。
拉慕尤也说,中爪哇省文化和旅游局官员将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议“薄饼”,列为印尼的传统文化,并指薄饼源自在三宝垄定居的中国人庄泰祖(译音),与当地女子柏瓦丝在1870年的发明。
此外,他们指出,大马将原本属于印尼传统文化的峇迪(Batik)、仁当(Rendang)、传统舞蹈ngajat、童谣Rasa Sayang以及马来皮影戏(Wayang Kulit),列为大马文化,而印尼媒体也在2014年报导大马在某展览,为了表现突出而“盗用”印尼传统舞蹈的新闻,导致民众前往大马大使馆示威。
不过,我国著名巫裔厨师拿督Chef Wan指出,“薄饼”在全世界享有名誉,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声称“薄饼”是自己的独家食品。
资料库
薄饼的故事
根据资料记载,薄饼相传于1363年的明朝,五省巡按、同安人蔡复一在京为官,由于他的才华誉满京城,惹朝庭内一些奸臣嫉妒,而设计陷害他。
奸臣听说蔡复一不但写得一手好字,而且能双手同时写字,运笔如神,就在皇帝面前推举蔡复一整理抄写朝庭历年来的文书,并限定他在49天内完成,否则,以违抗圣旨论处。
为了完成这项艰巨的圣命,蔡复一废寝忘食,日夜书写,一日三餐都难得歇手吃饭;其夫人李氏非常着急,琢磨怎样助夫一臂之力。
有一天,她想出妙法,即把面粉搅拌成糊状,在热锅轻轻一抹,做成一张薄薄的面皮,然后把干饭作成香甜可口的油饭,将各种菜切丝并调上料炒成菜烩,然后用薄面皮把饭菜卷成圆筒状,叫作“包薄饼”。
每到用餐时,就双手捧著“薄饼”送到丈夫嘴边,让他用餐,让丈夫既不耽误写字,也误不了吃饭,又让丈夫吃得香甜可口,开胃增食。
最终,在蔡夫人精心照料和协助下,蔡复一终于如期完成朝庭的使命。
从此,蔡夫人做“薄饼”助夫的故事传为美谈,也为民间广为仿傚,以后每年春节、元宵、农历二月初二、三月初三、清明节等日子,人们一定要吃薄饼的成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