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创.沂水阁讲堂.书法.传统民俗 分享文化真善美
特约:曾昭智
继程法师有一天来到店里,知悉沂水阁出钱出力,以有限资源努力为本地艺术工作者提供活动平台,间中还得面对因邀请外坡讲师而须承担的讲师费、餐旅费及住宿等费用的压力。他离开数天后,我收到一个包裹,里头附了几张继程师父个人字画作品,内有说明,让沂水阁拿这些字画义卖,以筹募款项,并悉数将所得款项充当举办文化艺术活动之用……
继程法师除了送来书法作品,私下也向一些亲友募款,另再捐出几只个人收藏的紫砂壶义卖,所得款项一并纳入活动基金。为操用透明化起见,我借此义款简单成立“马六甲继程文化活动基金”,由师父一位好友王先生掌管该义卖所得款项,以昭公信。
此基金缓解了沂水阁办活动的经费压力,在挑选或邀请主讲者方面,空间也大多了。三年里,沂水阁讲堂就已承办了二十余场具有高素质的座谈分享会,为马六甲民众提供了一个优质文化欣赏的活动平台。
在成立“沂水阁讲堂”之前,地理学家咖啡馆一直都有“讲古堂”的讲座分享,由文史工作者欧阳珊主持。不论是“讲古堂”或“沂水阁讲堂”,我们都秉持着文化分享的概念,前来参与者都可免费进场。但为了让大家更珍惜该文化活动与对主讲者的尊重,沂水阁也附和“讲古堂”提倡为文化付费的概念。
之所以称之为“文化付费”,而不是“乐捐”,是表示对主讲者的尊重。“文化付费箱”用意在于培养大众为文化而付费,而不是因施舍而乐捐。每当主持活动开场,我都不忘向观众说明活动是免费入场,但希望大家在离场前,不要忘了留些“感激”在文化付费箱里头。文化付费款项,惯例是在第三者点算与见证下,悉数归主讲者所有,沂水阁则分文不取。
2012年,第二十九届全国华人文化节在马六甲举行,沂水阁职工积极参与全程10个月的活动,希望能为马六甲文化活动出点绵力。这段时间内,文化节活动似乎成了沂水阁的“正业”,原有业务却成了“副业”。
此外,如马六甲培风中学、马六甲中华大会堂或青年团、一些文化团体如诗人组成的“动地吟”等活动,只要时间能力许可,不管我个人或沂水阁,都会义不容辞积极参与。
经营得好
文化也是一门事业
在书艺方面,沂水阁着重的分享在于内容,尤其对一些中华民俗、传统精神、中华诗词、书法历史等,更是积极。许多大专院校的中文系或华文学会,常年会前来商借书法作品展示。
我觉得书法不单只是审美活动,字的意思更可带出中华文化的象形特色。我不时喜欢向外国人解释“醉”这个字:“酉”酒也,“卒”,死也。死在酒里,是为醉(Drunk)也,老外听了哈哈笑。又,我喜欢把“知足常乐”,写成“智足常乐”。因为,“知足”,仅是“智慧”的一部分。人一生若能秉持着足够的“智慧”过活,人生才能真正快乐。
沂水阁提供的书法与周边产品,不再是看其线条、笔法、书体、结构等要求,而是内容与文字带出来的意境。这分享可透过写在葫芦、石头、砖块、书签等,再配以沉香为装饰,作为送礼佳品。
不久前,沂水阁受邀参与在世遗区接待联合国文教组织交换计划的东合各国学员十数人,三个小时内要让他们学习中国书法。当我知道学员全都不懂中文,也没写过毛笔字时,觉得问题可大了,真不知该如何着手。
经过一番思索,最后选择先以英语介绍中国字的沿革,再教他们握笔学写“永字八法”的基本功,以掌握用毛笔“画”线条。接着才以篆书的马,以其象形特色,让外国人快乐学习写字。
个人认为,文化确实是一种事业,可经营得很好、有意义的活动。不但如此,还可将它分享,造就身心灵的真善美。对个人,这也可以延年益寿,快乐活下去。因此我也希望,往后沂水阁更能快活地经营,把更多的文化真、善、美心得,继续分享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