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吉隆坡过年(1). 老茨厂街过年最热闹 | 中国报 China Press

老吉隆坡过年(1). 老茨厂街过年最热闹



报导:涂素燕
摄影:卢淑敏、孔万良提供

以前,老吉隆坡人讲到“下坡”,就是指去茨厂街一带。

不管道地吉隆坡人,还是在首都生活的游子,过年过节,应该都“下坡”办过年货吧?



在吉隆坡,以前过年如果不“下坡办年货”,感觉就少了一些气氛。

说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吉隆坡最旺的华人社区,当然要从茨厂街说起。

我国著名摄影师孔万良说,那个时代的茨厂街都是华人在生活在做生意。

茨厂街不只是老吉隆坡人很重要的社区,对一些外地的外州人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进货、交易商业区。

农历新年时,自然也是全吉隆坡最旺气十足的地方,办年货、凑热闹的人摩肩接踵。

今天的茨厂街,为了吸引游客,每逢过年都张灯结彩、一片红彤彤,但对见证过老茨厂街真正兴旺年代的人来说,现在茨厂街过年的气氛,始终不如当年。

他说,现在吉隆坡过年,茨厂街、大型商场都精心布置,不过,对他来说,这是“装饰”出来的年味,不同于二三十年前,老吉隆坡过年时的生活味道、人情味。

孔万良用镜头留住那一刻

孔万良1970年代中期起在茨厂街设立摄影工作室,一直到2008年才搬离。

他在茨厂街那带的老街出入30多年,见证老街数十年人事来来去去。

日常闲来,他喜欢拿着相机,就地取材随手拍摄,记录当地人生活的点点滴滴,和捕捉街道景色。

每年农历新年时,他也会带着学生,回到老街拍摄过年过节的情景,30多年来不曾间断。

他笑说,年轻的时候,在那带拍照都会给人家骂。“你拍什么啊你?”、“有什么好拍啊?”

他“骂不怕”,照样拍,跟那带的人“不拍不相识”,拍到后来,大家碰到面,变成先拍肩膀打招呼再拍照。

重温过年回忆

“现在去到那带,大家见到我,都会问我最近有什么活动,有没有办摄影展啊?”这是花了几十年,建立起来的感情。

这次他接受本报采访,提供许多茨厂街、苏丹街二三十年来新春佳节的照片,跟读者分享。

老街过去二三十年来过年过节的情景,都定格留痕在他的老照片,今天更是越陈越有味道,更胜任何言语和形容词。

让我们通过他的镜头,重温老茨厂街的过年回忆。

.................

今时今日,茨厂街一带景物嬗替,位于谐街的关帝庙,抵住岁月洪流,依然香火鼎盛。

每年初七人日,许多善信数十年如一日,仍然前往该庙祈福、消灾转运。

.................

现在我们常看的高桩舞狮,是大马人自创的。

传统舞狮着重采地青,在地上舞。采高青一般是“上膊”(站在肩膀上)或“擎天柱”。

高青难度高,通常需要为狮子准备一包“大红包”。

.................

以前茨厂街做生意的店家,新年期间,都会邀请舞狮团采青贺岁、讨个好兆头;也有一些会馆乡团、学校、政党的醒狮团,会到那带出狮采青,整个新年就是锣鼓咚咚锵不停,热闹非凡。

孔万良说,现在新年期间,茨厂街也一样有许多舞狮活动,但围观人潮,从以前的当地人,变成客工、国内外游客。

.................

每当要写家书,都要找人代笔,催生了专业代笔行业,专门帮人写信和读信。

孔万良说,以前的人贫困,多数都等到过年过节,才请人写信回家乡,问候家人、报平安。

专业代笔的行业,对现代的人来说,是难以想像的,这张照片在今天更是弥足珍贵。

.................

虽然不知道相中人是谁?她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但是这个画面给他的想像是,两个久别的朋友,相约在老街相见,旁边在看书的小女孩,可能是其中一位老奶奶的孙女。

“看她们交谈时的神情,可以看到以前的人,很注重感情。”

.................

农历新年期间,更是洋溢着欢庆的热闹气氛,市民兴高采烈迎新春。

.................

孔万良说,以前的人过年前都要理发,光鲜见人,临近新年,理发摊都生意兴隆。

“男性一般新年前两个星期前才去理发,太早剪,到新年头发都长了。”

.................

“大头佛”每个动作必须配合鼓声,而狮子是根据“大头佛”的肢体语言起舞。

.................

孔万良说,约莫1990年代初期,茨厂街打造成旅游区,那时起,每年新春佳节时,才挂上大红灯笼。


*本网站有权删除或封锁任何具有性别歧视、人身攻击、庸俗、诋毁或种族主义性质的留言和用户;必须审核的留言,或将不会即时出现。
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