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現場.路上自然風景 羊齒植物身影處處
報導:方俊心
圖:盧淑敏、馬來西亞森林研究局(FRIM)
提供資料:馬來西亞森林研究局(FRIM)
植物與地球共生,除了為人所用,在我們無法認知的角落,它們有自己生長的緣由。跟世上其他物種一樣,它們維持了這個繁茂多樣的世界,如果有天地球上只剩下一個種族或一種動物,世界會是什麼樣子?
蕨類植物,又稱羊齒植物,是馬來西亞非常常見的植物。根據國家森林研究局(FRIM)研究員周敏儀的資料,馬來西亞約有640種蕨類,其中6%是特有物種。走在路上,稍加留意便可發現它們的身影……
蕨類小知識
推算起來,蕨類可是比人類老了幾百萬歲。科學家據出土化石推測,遠在泥盆紀(Devonian),蕨類就已出現,卡通或電影裡偶有看見對它們的描繪,恐龍卡茲卡茲把它們嚼進嘴裡。
蕨類植物不開花、不結果,靠孢子繁殖。它們喜歡附生於大樹上,陽光和水份充足的地方。一棵蕨類的壽命難以估計,只要生長環境不遭破壞,它們就可以源源不絕地繁殖下去。
在國內,娘惹和馬來族群擅食一種羊齒植物,俗稱八咕菜(Paku),周敏儀表示,很多蕨類都有微量毒素,應避免過量攝取。
藤卷柏 Selaginella willdenowii
從不同角度欣賞藤卷柏,會被它深深吸引住——它有兩種顏色,一是藍色,一是綠色。在陽光照射下,它反射綠光;天氣陰暗時,它反射的則是藍色的光線。
藤卷柏喜生長於林區或低地,在FRIM裡,可在陰暗的泥地上發現它。
闊葉鐵線蕨 Adiantum latifolium
闊葉鐵線蕨的原生地是中美洲和南美洲北部,後來才移植我國西馬半島。它常見於低地,在FRIM裡,可在陰暗泥地上看見它。
觀音座蓮蕨 Angiopteris evecta
觀音座蓮蕨在馬來文的俗名是“大象蕨”(Paku Gajah),因其體積大而稱之。其華文名則是從其與泥土接觸的一端取意,因該處有托葉生長,聚合起來就像觀音的“蓮花座”。
據資料,觀音座蓮蕨能夠生長於河邊、低地、丘陵甚至海拔1200米的地方。在FRIM裡,它常見於潮濕的地方。
假脈骨碎補 Davallia denticulata var. denticulata
馬來文又稱它作“閉合蕨”(Paku Tertutup)。閉合蕨喜生於樹上、部分照射到陽光的地方,比如油棕樹身上就可見到它們的身影。
成熟的閉合蕨,葉子背面可看見清晰的孢囊群(sori)。綠色的孢囊群代表孢子尚未成熟,褐色的則是成熟了,風一吹,孢子就能輕輕隨風散播繁殖。
網脈突齒蕨屬 Pleocnemia irregularis
Pleocnemia irregularis是網脈突齒蕨屬,馬來俗名為“漫步蕨”(Paku Siar)。它們是半島常見的羊齒植物,在陰涼處、森林邊緣或丘陵地帶都可看見它們的蹤影。在FRIM裡,可輕易在林邊發現它們。
蕨類中,葉子分裂的就稱羊齒植物,但不是所有蕨類都有這好看的形狀。Pleocnemia irregularis最大的特色就是它的羊齒狀。一般場合我們常用鮮花做裝飾,下回若想要點本土味道,不妨考慮這些可愛的羊齒植物吧!
披針葉石葦 Pyrrosia lanceolata
拉丁文lanceolatus寓意狹窄、尖銳,看看這蕨類的葉形,無怪乎中文名為“披針”了。它的俗名是“寄宿者”(Tetumpang)或“寄生在石頭的”(Sakat Batu),能夠生長在土地上、樹上甚至石頭上。成熟的孢囊群呈褐色,厚厚地圍在葉子背面、靠近葉尖的兩側,點綴了這特別的植物。
光葉藤蕨 Stenochlaena palustris
馬來俗名稱為“龍蕨”(Paku Naga)、“根蕨”(Paku Akar)。生長於相對潮濕的地方,在次森林、低地和丘陵等地攀爬生長,也可在油棕園看見。嫩葉帶紅色,有人作菠菜食用,據說在齋戒期間早餐食用對身體有益。光葉藤蕨的汁液可用作退燒藥,而它長長的根莖(rhizome)可編織籃子和捕魚器。
巢蕨 Asplenium nidus
巢蕨,又稱鳥巢蕨,對絕大多數人來說應該都不陌生。馬來俗名稱其為“班蘭蕨”(Paku Pandan)、“朗蘇雅蕨”(Paku Langsuyar)。它們的生命力非常旺盛,屬於先驅植物(pioneer),從低地到高處皆可生長,通常生長在樹上,若不幸從樹上掉下來,有時還可繼續在泥地上生長。
巢蕨有趣之處,在於它的托葉處會形成一個花盆狀,這“花盆”能起到收集葉片,進而堆肥的效果,也能收集和儲藏水分。有時可看到別的植物也借用這“花盆”的地方在生長。
櫟葉檞蕨 Drynaria quercifolia
櫟葉檞蕨有個俗名叫“松鼠頭葉”(Daun Kepala Tupai)。它的最大特色是擁有兩種葉子,一種是肩負繁殖重任的綠色大葉,另一種則是緊貼樹幹上,作為收集養分用途的褐色小葉。小葉已枯,但不掉落,持續為母樹堆肥。
抱樹石葦 Pyrrosia piloselloides
抱樹石葦跟披針葉石葦最大的差別是前者有圓形葉和尖形葉(作為繁殖用途),後者只有尖形葉。抱樹石葦喜歡在低地生長,尤其是庭院裡的老樹上,很容易就能找到它們。
在傳統醫學上,抱樹石葦有好些用途。將其葉片搗碎,跟石膏混合,可塗抹在過敏的疹子上。有人將它煎煮,用作塗抹在小水泡上的外敷藥。此外,也有人使用抱樹石葦濕敷以舒緩頭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