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枝:無弦琴── 不合時宜
華人,文化哲理總有兩面性。還是有人遵從言多必失,可是也有人崇敬敢怒敢言。
言多必失,是以少說少錯為上策。
敢怒敢言則充滿俠義行為,為不平而鳴,在明知會激起千層浪濤也膽敢說出來,其實跟言多必失完全對立。
有個過時政客,他一度就憑敢怒敢言贏得掌聲,支持者讚他有勇氣,是個英雄。他后來迅速失勢,又從權位上墜落,支持者返回現實都棄他而去,更拆穿他當日的敢怒敢言,很多是沒依真實而怒,也沒必要說出了不適當的惡言,他才從高處往下掉落。
源于歐美的自由發言主張,不是我們古老時代那種敢怒敢言的作風。
古代,法治未完備,生活中有太多無法伸訴的不合理委屈,所以需要除暴安良的俠客,需要有人不怕事,不怕死的敢怒敢言。
今天,說話權並不是敢怒敢言,有法治,有一定的民主制度,自然的,心平氣靜以理智說話。敢怒敢言,是一種在不安中的激情表現,是在今天完全過時的歷史事跡了,就像行俠江湖,或劫富濟貧,成為犯法行為一樣。
——說話力(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