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輛客貨車、一張表格、一本經書,本來尋常不過,卻讓人聞之色變,為什么?就因為和伊斯蘭有關。
近日手機廣傳訊息,非伊斯蘭組織提醒信徒,慎防“多元族群轉為穆斯林協會”(MRM)的專車。
這車五顏六色,仿如穿上美麗糖衣,出動卻為派發各語文譯本古蘭經,並登記收取經書者資料。
非伊斯蘭組織登時如臨大敵,擔心信徒受誘騙,因為收下經書,等于同伊斯蘭掛鉤,遲早被逼入教。
MRM則澄清“誤會”,自稱旨在宣揚伊斯蘭,以加強人們對伊斯蘭的了解,並無誘人入教。
這個說法,無法讓非伊教人士釋疑──總之,藍黑也好,白金也罷,糖果也好,毒藥也罷,你們自便;海水既不許河水來犯,自己也別侵犯河水!
去年國慶,《中國報》曾推出“諒解”報導系列,主要訪問馬來和伊斯蘭學者,解開華人長期對馬來文化和伊斯蘭的誤會,說明了馬來人割包皮及用手抓飯的原因、穆斯林祈禱的情況和宗教禁忌等。
同樣是加深非穆斯林對伊斯蘭的了解,《中國報》沒被指責是伊斯蘭化的幫兇,MRM卻成為非伊組織公敵。為什么?
針對非伊組織的反應,大馬華裔穆斯林協會(MACMA)雪州分會主席劉孝祥表示不解,並說“為何基督教徒傳教時沒人質疑?部分華裔的狹隘思維非常可笑。”
非伊領袖的反應,確是“過敏”。一向來,基督教、佛教和興都教皆沒規定信徒不能脫教,甚至都自信有“競爭力”,經得起考驗,如今卻視免費古蘭經為洪水猛獸,高度抗拒。為什么?
誰人思維狹隘可笑
原因,就在于不信任。《中國報》的報導,開宗明義要促進各族和各教的相互了解,沒有隱議程;相反的,在社會經歷種種宗教爭議,以及種種宗教化施政后,非穆斯林感受到日益沉重的宗教自由壓力,也就戒心重重,一見伊斯蘭組織有異動,即心生抗拒,視為魔爪入侵,儘管對方說自己有多良善。
抗拒心理是日積月累而成。非穆斯林,尤其華裔,向來對伊斯蘭敬而遠之,甚至恐懼(于其森嚴教規)。但各教始終涇渭分明,伊斯蘭在自己的高地蓬勃發展,非伊斯蘭則在有限的自由範圍里發展,也就有了所謂的“宗教和諧”。今天情況顯然大不同,政治力量改變了,宗教平衡(本來已非對等)更向一邊嚴重傾斜了。
劉孝祥指部分華裔思維狹隘可笑。他只看到別人負隅死守,但看不到自家防守才是銅牆鐵壁;他看到部分華裔對伊斯蘭不公平,卻看不到非伊教不能自由的以任何文字向任何信徒宣教派經書。思維狹隘可笑的,是誰?
宗教待遇的落差,大家心照不宣,不敢公開提。本來,國法國情如此,接受現實就是;但伊斯蘭佔盡強勢,還寸寸挺進,非伊教人士風聲鶴唳,緊張兮兮,也就情有可原!
要讓非穆斯林改善對伊斯蘭的印象,放下敵意,不是找糖衣車派經書就可以,也不是找幾個伊斯蘭團體撈生舞獅向華人示好就能夠。非穆斯林要的不是流于形式的示好,而是在宗教待遇上得到足夠的尊重,至少,河水不犯井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