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日昇:出口量逐年跌 擬五年大計挽救木業
專訪:拿督黃日昇(木材理事會主席)
報導:張曉真
(吉隆坡2日訊)眼見我國木材產品出口總額自2012年起逐年下跌,剛接任為馬來西亞木材理事會(MTC)主席的拿督黃日昇認為木業需在今年進行改革與轉型,方能有所突破。
“我國在2012年的木材產品出口量是202億令吉,2013年跌到195億令吉,而截至2014年10月,出口量只有169億令吉;再這么跌下去,木業會面對危機。”
因此,他決定成立一個專司探討市場需求的“研究室”,一旦掌握數據后,就會擬出一項“五年大計”,包括設定經商方向和模式、營業額目標、為每名官員設定關鍵績效指標(KPI)等。
剛走馬上任的黃日昇,向《中國報》侃侃而談木業領域的前景及他的“五年大計”。
“我們需要加強職員的關鍵績效指標,包括管理層、我國在中國廣州、迪拜和英國的區域辦事處官員。”
幫業者“鋪路”
他也說,馬來西亞木材理事會正收集“需求情報”(Market Intelligence),即鑑定各消費群的需求。
“例如中國市場,消費者有高、中、低之分,每個階層對木質產品需求不一。”
另外,他認為,一些企業在促銷方面難免遇到瓶頸,因此該會主要幫業者“鋪路”,協助他們更順利的擴展商機。
“每家公司都有個別的研究與發展、市場行銷策略,但很多時候,每個行業都會遇到一個瓶頸,包括生產、市場行銷等問題。
“我已指示機構裡面的管理層與業者對話,為業者製造平台,且必須時常保持聯繫,現在是探討如何帶領他們開發更多有潛能的市場及突破瓶頸。”
“我們會設法去‘鋪路’,例如馬中兩國簽署諒解備忘錄、提供何等素質產品給中國等。”
嚴格執行重植計劃
黃日昇說,政府必須關注和嚴格執行重新種植計劃,因為用以製造家私的原料,即橡膠樹,目前是處于資源有限狀態。
他坦言,每當本地原料不足時,我國都會向泰國引進。
“橡膠樹是有固打的,且政府規定砍了就得重種,不過一些人不管樹齡就進行砍伐,這會影響製造素質。”
因此,他認為,政府必須嚴格執行重種計劃,為免哪天其他國家以“好價”向泰國購買原料,屆時可能影響我國生產,例如成本提高或買不到原料。
開發新客源續強化傳統市場
黃日昇認為,業者在開發新市場和客源時,也不忘了加強傳統市場。
“我國木業的傳統市場分別是在歐盟和美國,基本上這些市場已定型了,唯擁有這市場不代表永久的,我們需要強化它,不然市場會變弱。”
他說,我國的木質產品是享譽全世界的,在外國非常受歡迎。
“再說,歐盟和美國這些國家的消費者對品質非常講究和嚴格,要獲得他們的認可不易。”
他說,為了讓整個領域的利益相關者受惠,他已指示該會的市場行銷小組將完整資料上載該會官網,作為業者參考。
“我們會贊助相關公會前往不同的國家考察,他們所收集資的資料會上載至網絡,向業者分享各地區的需求。
“屆時,這些資訊都是3語呈現,以前都是以英文為主;業者自行分析訊息后,可再決定要‘進軍’什么市場。”
外勞政策影響業者
黃日昇說,我國木材產品出口總額從2012年起逐年下跌,除了經濟不景氣,其他因素也包括原料不足和外勞政策問題。
他認為,政府需重新檢討外勞政策,因為一些國家的外勞在本地工作2年后,基于工作准證不獲延長,而被迫離開。
“受雇主培訓的外勞,來了2年就走,這就是問題所在,若政府要提高生產力,很多方面需要改善,包括檢討外勞政策,不然會影響業者的操作、生產及國家收入。”
他表明會在收集各造看法后,向政府反映問題。
他說,各領域對人力資源的需求都不同,或許政府忽略了這點,他以家私製造業為例,指甚少本地人願意投身此行業,因此政府在分配外勞時不能表現“太隨意”,且應該允許此領域加派外勞人手。
“早前,業者都喜歡聘請孟加拉外勞,因為后者工作勤勉,且擁有相關技能。”
他指出,儘管不少業者響應政府推動的機械化操作模式,但論設計,還是需要人工,且巧奪天工的手藝才能讓產品增值。
看好中國印度市場
黃日昇說,該會2015年特別重視中國廣州和印度的市場,因為這些地區的潛能很大,唯有透過“政府對政府(G2G)”合作模式,才能為業者開啟商機。
“單單廣州,人口就贏了大馬,商機潛能非常大,各階層的需求都不一樣,大馬可以生產很頂級的產品,往后我們會將生意拓展至上上海、南寧等地區。”
他坦言,曾有本地家私業者和公會代表申訴,很難“打入”中國市場,因為競爭很強。
“中國本身也生產很多傢俬,若我國再出口,他們就會面對很大競爭,包括設計、價錢等方面。”
另外,他就早前馬中雙方同意積極鼓勵與支持5年經貿合作計劃下的雙向投資,實現2017年達到1600億美元(約5280億令吉)雙邊貿易額的目標,直言:“我們就是要抓緊這個機會,把我國木業推銷到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