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肯:啃日子──Tropfest东南亚短片节讲座有感 | 中国报 China Press

方肯:啃日子──Tropfest东南亚短片节讲座有感

新山人,自由文字工作者,现居吉隆坡。生命太短,乐子太多,立志玩到最后一口气。

一月末,到槟城赴Tropfest东南亚短片节之约。配合短片节,主办单位举办了影视讲座,邀请了影视界的工作者分享个人心得,并和现场出席者交流。



《300勇士:帝国崛起》男主角Sullivan Stapleton的出现,令现场不少观众欢呼。或许是我没看这部电影的关系,只能一脸茫然站在一旁,看年轻学子涌上前和男星合照。我和S先生四目交投时,S先生看着我僵滞了两秒。我有些尴尬,对方毕竟是特别受邀的贵宾,我这个路人也应该一笑表示欢迎,但我的眼神是空洞的,表情如一张白纸,一大早,精神实在不佳,有些失礼。

虽然出席讲座的都是短片爱好者,但发问的问题与娱乐记者不相上下:“你为什么会演戏?”“如果有一部片子需要你改变自己,如《The Machinist》里的Christian Bale那样减去60磅,你会接受吗?”

多数时候,我感觉到有些问题是为了问而问,大家似乎都不太在乎答案,而嘉宾仍认真且有礼貌地回答问题,然后巧妙地跳出问题,说些有关自己专业的事情,真不容易。



另外一位到场的是新加坡谐星Kumar,谈起在言论自由特别受限制的环境内,他在夹缝中挑战禁忌,并承受印度族群在影艺圈里不平等的待遇,以自嘲、幽默取代了严肃的控诉,这应该是这个时代需要学习的一种艺术吧!

讲座会的压轴人物是国际知名摄影师杜可风。杜可风在我的印象里,是说华语和粤语的外国人,不自觉有点不习惯眼前的他口操英语,不禁心想:“你在假装说英语吧?”

他脸泛微红,看似喝过酒,不修边幅,说话时低头来回踱步,抚著下巴的胡子,像一尊永远在思考的希腊神像,俨然是哲学家模样,似乎是他创造了艺术,也似艺术创造了他。

杜可风只抛出自己的想法,从不表达任何方法。艺术没有方法,那是不经大脑产生的。

“电影院里,永远只有三个人:一个是摄影机后的人,一个是荧幕前的人,以及摄影机里的人。”杜可风的话音似低吟又似喃喃自语,萦绕在午后的活动大厅里。

入围短片于晚间的旧关仔角放映,观众在草场上席地而坐。柬埔寨的短片题材多关注苦难中的儿童,而从各题材明显反映了各国民情与社会面貌。

然而好的影片,无论长短,关键都回到故事本身,紧紧连系著杜可风之前提到的三个人:摄影师、演员和观众。这大概就是一部好片子的基本元素吧。

注* 欲知16部入围短片的详情,可浏览:http://tropfest.com/sea/film/2015-finalists-tropfest-sea/


*本网站有权删除或封锁任何具有性别歧视、人身攻击、庸俗、诋毁或种族主义性质的留言和用户;必须审核的留言,或将不会即时出现。
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