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歷史工作者學風浮躁 李業霖:是治學大忌

(吉隆坡4日訊)華社研究中心榮譽研究員李業霖指出,現今有許多歷史工作者學風浮躁,寫作只為沽名釣譽,為提高自身地位,謂是治學中的大忌。

他說,歷史工作者需具備最為重要的一點,即是紮實做學問。

李業霖昨晚在華研中心舉辦的乙末年華研新春局產暨學術沙龍擔任主講人,為大家論述“談治學論撰史”題目時講述各種歷史工作者需具備的條件和相關知識。

出席者包括華研中心董事主席周素英、董事唐甸廣、許德友和楊應俊、義務總秘書陳松青、學術董事張運華和陳中和,及華研主任詹緣瑞。

逾30人赴學術盛宴

現場迎來學者和華研會員約30多人共赴這場學術盛宴,聆聽李業霖的精闢見解。

李業霖縱然已年屆80,講解時仍是精神奕奕,思路清晰,為大家分析得頭頭是道。

他說,做學問需從精到博,再從博到精。

“所謂精讀博覽,精是指對某一學科或技術的高深造詣、獨特研究心得;博為一個人知識結構的廣闊,腦子裡是個知識海洋,古詩有云‘彩筆畫雲夢中來,詩書萬卷八斗才,古今累累典型在,學殖精博出大才。’”

他舉例,博精兩者就像建造金字塔,廣闊底座為博所築成,越往頂端則越見精煉。

李業霖說,經他多年觀察獲悉,治學基本功為閱讀、札記、分類、論述,最后是著作。

他在論述要點時,善于沿用許多例子和典故,結束主講后更開放問答時間回應出席者的學術提問。

市场脉搏
更多
看影音热议更多
健康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