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正視「填鴨式」教育弊端

大馬高級教育文憑和大馬教育文憑考試相繼在週一和週二放榜,莘莘學子回校領取成績單,看到考試結果,都難掩心中激動,或喜極而泣或黯然落淚。

每逢考試成績放榜,記者都不能免俗地需要採訪成績優異的考生,訪問他們的讀書秘訣及未來志願。

然而,筆者卻遺憾地發現多數受訪的優秀生,一般尚未確定自己的未來志願,更不必提什么升學之路或攻讀科系等細節。

即使有考生明確說出想要成為醫生、藥劑師、律師等,但是當記者進一步追問原因,考生都很誠實地回答:“因為優渥的薪金”。

猶記得筆者當初中五畢業后,茫然地站在人生分岔路口時,中學老師就不停地提醒我們必須“選己所愛,愛己所選”,叮嚀我們必須挑選自己真正喜愛的科系,否則就會抱憾終生。

人生苦短,我們在世上走一回也僅是短短數十年,若一昧迎合其他人的期盼,為了金錢和物質享受等“身外物”,而委屈自己做不喜歡的工作,意義何在?

小學6年教育和5年中學教育,若加上就讀中六的2年時光,合計13年的教育課程,學生卻依舊視金錢為唯一,甚至不清楚自己未來志向,是否同樣也意味著我國教育制度出現問題?

筆者認為,教育部必須嚴正看待“填鴨式”教育的弊端,並探索實踐開放式教育模式的可能,除了傳授知識,更要啟發學生的內在潛能,讓學生發掘本身的興趣。

市场脉搏
更多
看影音热议更多
健康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