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水相逢‧我與普吉島一同成長

特約:許彩平

普吉島──泰國最大的島嶼,安達曼海上的一顆明珠,距離吉隆坡只要一個小時多的飛行,馬來西亞人出國旅遊的熱門島嶼之一。更多人被她潔淨的沙灘、多元的戶外活動、鄰近的美麗小島所吸引,卻往往忽略了她優渥的人文條件。

其實,普吉島是一個受多元文化影響的島嶼,除了主流的泰國文化外,印度、馬來和華人文化也留下顯著或模糊的痕跡。就普吉島的地名而言,Phuket源自馬來語Bukit,因為從遠處看這是一個山巒層疊的島嶼;而西方國家對於該島的舊稱──Jung Ceylon,也無不與馬來語有關。從普吉國際機場一直往南開到市區的路上,你會發現不少清真寺,這些小村落居民很多是馬來人的後裔。

當馬來村落逐漸落在後頭,你會發現華人的影響逐漸彰顯。首先是左邊大道旁一座華人寺廟,再過不久是一座西式大宅院,閘門白底黑字的牌匾寫著中文字,那是當地一位華人富豪的住宅。繼續往前開,右邊一座小山,整座山頭是一座有著精緻雕龍的華人家族墓地。再向南開個幾公里,終於來到市區,你會發現不少家宅或店舖門口都掛上紅布條或中式紅色門簾。那一道鮮紅,仿如一道溫暖的陽光,喚醒新春的到來,更是當地華人對自己身份認同的一種表達方式,當中摻雜著一種民族性的榮耀感和另一種鄉愁的體現。

一些賣燕窩的老店、老餐廳和金店,都不難從招牌上的中文字得知,這些商號乃華人所擁有。春節期間,我看到一家大小,三代同堂穿著紅色衣服在當地餐廳裡用餐的家庭。我只能從他們臉上典型東方人的輪廓和紅色衣物,模糊地偷窺出他們的華人身份。雖然當地華人早已被泰化,從他們的飲食習慣和對於長輩的稱呼,仍然可以發現他們根源。

不同於曼谷的華人大多數是潮州後裔,普吉島的華人都是福建後裔,但他們並非直接從福建省漂洋過海來這裡,很多都是從檳城移居過來而最後在這座島嶼落地生根。當地的華裔老人皆可操一口流利的檳城福建話。泰國料理當中,其中一道咖喱叫Kaeng Phanaeng,意思就是檳城咖哩 。

每一年中元節和九月初九的九皇爺誕,都是島上的重要節慶,尤其是九皇爺誕,全島幾乎人人茹素,除了旅游區外,一般餐廳在那段期間只賣素食。普吉島市區其實和檳城有點相似,尤其是戰前老房子,門前的五角基,無不讓人想起檳城。泰北食物偏甜,而泰南食物偏辣 。普吉島的當地料理更是綜合了印度、馬來、華人、娘惹和暹羅料理的精髓,味道鮮濃偏辣,味蕾層次豐富。

島上最有名的巴東海灘,我印象極為深刻。年幼時初次到訪,只不過是一個籍籍無名的小漁村,開發初期零星的幾家小酒店,一直到今時今日發展近飽和,自成一格的鬧區。比起市區的落寞,她的繁華讓很多游客誤以為普吉島的市中心就是巴東海灘,這不過是一個美麗的誤會。巴東海灘頂著旅游區的光環而聞名於世,但若想真正瞭解普吉島的人文,市區仍然是最佳的選擇。

打從我出世以來,每一年都到普吉島,小時候數次年終的學校長假,我更是在島上住了一個月。從一個以錫礦、橡膠種植、漁業而發跡的淳樸小島,如今發展成世界聞名的旅游勝地。我看著她有了第一條高速公路、 市裡第一輛有冷氣的公共交通、第一家霸級市場和購物中心的出現、第一條隧道正在修建當中……

打從70年代,我和這個島嶼同步成長,不同的是,人的生命終歸有個盡頭,有一天我會逐漸老去,可是這座迷人的島嶼只會越來越生機蓬勃。但願那天來臨時,我將化成灰燼,從普吉島的東岸撒到安達曼海裡,從此和這座我深愛的島嶼長相廝守。

市场脉搏
更多
看影音热议更多
健康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