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生,把鳥兒飛放到空中,原本是個充滿意義的積善行為,但是人們“買”小鳥放生,已扭曲了放生意義。
“買”讓放生商業化,有買家,就有賣家,就有千萬隻小鳥等著受罪。
這是惡性循環,小鳥們原本高興地在天上飛翔,卻被捕鳥人捕捉關在籠裡,然后賣給善信。
善信再將鳥兒放生,讓鳥兒飛向天空,心裡暗爽:yeah,放生積了德…
可是,善信太多了,捕鳥人的鳥不夠賣,怎么辦?
只好把那些被善信放生的鳥,再捉回來,關在籠子里,再賣給無知的善信。
在這過程中,多少鳥兒在被捕的過程中受傷?多少鳥兒因為被捕,離開它們至愛的家人、離開它們溫暖的被窩?多少鳥兒又因不熟悉被放生的環境,而死于非命?
善信想做好事,想在神明面前放生、積善行德,卻無形中破壞鳥兒的天倫、甚至殺了生,染紅了雙手。
觀音娘娘看到善信買鳥,也會搖搖頭,唉…
沒需求沒供應
其實,市場上沒有需求,就不會有供應,善信們不天真的以為,買了鳥拿去放生就是積德,這樣就不會有人賣鳥。
鳥兒們依舊在天上飛,你善信就在地上燒香祈福,互不相干,這不好么?
這個情況與成語典故“獻鳩放生”如出一轍,說的是晉國一個大臣趙簡子,喜歡百姓捉斑鳩送入他府中,讓他放生積善,只要百姓送來斑鳩,他就重重賞賜。
結果,百姓到處捉斑鳩,送入趙府,使到原本安于棲息地的斑鳩受到打擾、傷害。
趙簡子想放生積德,卻間接傷害了許多斑鳩,原本想救斑鳩,卻害了斑鳩。
想要買鳥放生,先三思,想想捕鳥人的心理:
“新春到,又有許多善信要放生,好,待我抓一堆鳥來賣,賺那些善信一筆錢。一隻如果賣5令吉,10隻我就賺50令吉,發個新年財,huat ah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