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秘密‧小贩居民配合议员 回收厨余变肥料
厨余回收大作战(上篇)
报导:苏莲珍、陈韦菘
(古来10日讯)议员天天为理不清的垃圾抓破头,沦为另类清道夫,因此士乃州选区社区中心决定肩负起火车头角色,展开“厨余回收大作战”,盼小贩和居民装好“车厢”,携手把垃圾化作绿地。
根据固体废料与公共卫生管理机构(PPSPPA)最新数据显示,全国每天所产生的垃圾总共约3万3000吨,其中45%是残余食物。
在国内,食客浪费食物,小贩清理工作马虎,美食中心沦为“老鼠蟑螂窝”的民生课题,已是见怪不怪。
制作堆肥减垃圾量
行动党士乃区州议员黄书琪告知《中国报》,当选后便一直被地方垃圾问题困扰,尤其吉隆花园是美食中心聚集地,垃圾问题让当地人非常头痛。
“小贩的垃圾主要是厨余,但又没有人愿意把垃圾放在自己门前,所以小贩们都把厨余丢弃直路边,几天下来臭味四溢,周边其他美食中心也遭殃。”
她说,该区垃圾问题困扰她一年多,她不得不思考如何以最快速度方法,消化掉这些垃圾。
黄书琪有意把小贩厨余回收,化腐朽为堆肥,可是这又让她陷入另一苦恼,即找不到适合的土地。
庆幸,后来获沙登有机菜园愿意挪出大门外小块土地,去年9月,她便开始向吉隆花园近20个小贩和数间咖啡店业者,固定收取厨余和咖啡渣,再拿到空地作自然发酵化肥。
经过3个多月的努力,终于看见成效,厨余渐渐变成深褐色肥料。
黄书琪认为,如果每社区都能设有厨余回收站,并在各自小空间内制作堆肥,便可减少垃圾量和卫生问题,厨余堆肥料还可作为社区园艺用途,美化和绿化环境。
黑武士助分解厨余
“黑武士”把厨余变成有机肥料!
此次“厨余回收大作战”的专案经理杨宽志(52岁)透露,把厨余变成肥料的工作并不难,每天把收集来的厨余堆在空地上,加上有效微生物群菌(EM)和土著微生物(IMO)便可促进厨余发酵。
他说,堆积的厨余内,便会滋生一条条似苍蝇蛆的幼虫,名为黑水虻(black soldier fly)。
喻为“黑武士”的黑水虻幼虫期有助分解厨余,不似苍蝇会传播病菌,此虫本身含有很高的蛋白质。
杨宽志透露,厨余转化肥料过程中,也会有蚯蚓等昆虫,这些虫都有助于消化厨余,属于益虫。
杨宽志说,如果成功化肥,味道并不会恶臭,尤其此次厨余中有不少咖啡渣,形成带有微酸的咖啡香气。
一吨厨余剩三四百公斤
一吨厨余,化成肥后仅剩三四百公斤。
杨宽志指出,厨余内含许多水份,经过发酵分解和晒干过程,最后仅剩下30%至40%分量。
他说,厨余水份开始时含八九十巴仙,当化成肥处理至剩下40%至50%,便算大功告成。
“包装时,可以再晒干一点。”
黄书琪说,厨余成功化肥后,或会联系菜园农主或包装公开售卖,所获的收入便作为日后的补贴。
目前这项回收厨余化费工作全是义务,但仍须补贴义工的交通费。
小贩把塑料当厨余
小贩仍分不清楚哪些是厨余,塑料碟、塑料袋全都丢入厨余堆!
黄书琪指出,其助理每天傍晚五六时,便前往向小贩收集厨余,小贩见厨余有人代为处理,也乐意配合。
她无奈,在处理厨余过程中,发现里面仍有许多垃圾,让他们得花时间挑出来。
“骨头、蛋壳还好,只是须较长时间分解,但塑料酱油碟和袋子,都是不能分解的物品,也全被丢弃在厨余中。”
同时,因为山猪野狗会到厨余堆觅食,杨宽志唯有简单搭个木栅,防止厨余被扒得四处,防碍化肥工作。
在家DIY厨余变肥料
随着垃圾量增加,不少国人也开始觉醒环保的重要性,例如开始少用塑料袋。
在国外,许多家庭备有特制厨余桶,方便处理厨余自制肥料,由于本地人不普遍使用,有感厨余化肥是项麻烦工作。
其实,在住家也可尝试DIY,把厨余变作有机肥料,尤其新年将至,每家每户厨余量必会爆增。
因此,建议大家可先从吃剩饭菜、水果、面包等易分解的厨余做起,也可放入茶叶或咖啡渣去味。
(一)塑料瓶:把厨余塞入塑料瓶中,之后瓶口朝花盆泥土插入即可。
(二)平地:如果住家前后有块土地,可直接埋进花园、果园、菜园的土里。
(三)宝丽龙箱:取一个大宝丽龙箱,装入二分之一泥土,再把厨余埋入土里。
雨季来临肥料养份流失
雨季来临,养份流失,恼人啊!
记者采访厨余发酵和分解过程时,适逢年底雨季,堆好的肥在大雨冲刷下,湿成一堆。
杨宽志说,这不会影响化肥,但雨水太多,或会促使肥料的部份养份流失,解决方法可以在肥料堆上盖上帆布。
他指出,化肥的土壤不能太潮湿,却又必须有湿度才能让益虫滋生分解厨余。
他建议,把厨余堆起来化肥的效果,比挖坑放入厨余来得好,主要是坑容积水,不容易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