飆車是自尋死路 | 中國報 China Press

飆車是自尋死路

根據交通部數據,在2014年全國共有6674人死于交通意外,摩哆騎士及乘客共佔4179人,是死亡人數的三分之二。



令人遺憾的是,死者的年齡層偏向年輕化,以16歲至20歲者居多,當中不乏飆車族,他們一般上是將摩哆改裝后在道路上競速、霸占車道行駛、將路口圍起來從事甩尾的競技較量,甚至群起械鬥,這種脫序行為,不僅造成車禍漸增,還增加社會成本。

浪子回頭金不換

44歲的前華裔飆車族蔡明國就現身說法,講述他如何從公路上的亡命狂徒,在兩次大難不死后覺悟,洗心革面成為現在的有機農夫及煮炒師傅。



這是一個“浪子回頭金不換”的成功故事,但是,像蔡明國一樣幸運的人其實不多,馬路如虎口,他的20個飆車好友死剩2個就是最好的例子。

飆車族,尤其是正值青春期的青少年,往往是心理缺陷因而產生偏差行為,他們的心理動機包括英雄主義作祟、追求刺激及新鮮感、反抗心態及尋求肯定及同儕認同等,藉由飆車時同儕的欽佩眼光來取得心理上的滿足。

電影或是電視劇常將飆車騎士塑造成英雄,造成時下青少年的憧憬,幻想自己能成為被崇拜的偶像,再加上嚮往冒險故事裡的刺激,讓飆車成了無法抵禦的新鮮事。

一失足成千古恨

為減少飆車族的瘋狂行為,陸路交通局已從今年2月2日起,在全國取締違規改裝摩哆的車主和違反交通規則的騎士,觸法者一旦被交警查獲,將被罰款RM300。

但加強執法只是其中一項努力,飆車問題須藉由家庭及社會共同防範,尤其應從兒童時期就培養良好道德觀,家長也要多關注孩子的交友圈子和行為,適時輔導。

奉勸飆車族及時回頭,也歡迎覺悟的前飆車族勇敢站出來協助勸導,因為一失足成千古恨,畢竟在死神面前,不是人人都能當幸運兒。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