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嘉欣 : 錢荒時代
公積金局資料顯示,倘若個人或家庭只有一個支柱,今年邁入55歲的打工族,多達80%人在退休後會活在貧窮線下,每月只享約800令吉生活費,比830令吉貧窮線來得低。同時,高達75%公積金繳納人月入2000令吉或以下。
就算公積金給予的利息高過銀行能抵過通膨,都只佔打工族每月薪水的24%左右,單靠公積金不足以養老。減去公積金繳納,打工仔每月薪水要用來還房貸、車貸、交通費、房租、伙食、通訊費、燃料費、保險費等,有家庭的還要煩惱孩子教育費和托兒費等支出。
扣除這些日常生活費用後,手頭現金所剩無幾,想要未來日子好過,就得開源節流。於是部分打工族將儲蓄所得的錢用來買股票、基金及保險投資,進行隨時虧本甚至血本無歸的風險投資,考眼光考膽量,以小博大。
大部分打工仔都知道公積金不足以養老,因此他們最想當老闆,惟不是每項生意都能成功,除了風險大,還有個標準問題,如果大家都去創業,誰來當員工?
超過90%打工族沒享受應有收入水平,45%員工薪水低於工作量,毋庸質疑,我們活在一個付出與收穫不成正比的年代。有鑒於大部分人退休後錢不夠用,2012年政府規定僱主替月入5000以下員工繳交13%公積金(上調2%);2013年時開始,政府將法定退休年齡調高至60歲。日前,大馬公務文員職工總會還呼籲政府再把退休年齡上調至與新加坡一樣的62歲。
避免壓搾虧待員工
人們都希望通過努力工作來實現夢想,過更舒適的生活,偏偏世事難盡如人意。現實是大部分人在繁忙工作中度過,為了應付衣食住行以及積存養老金,任由歲月消磨了夢想。
為解決88%打工族的擔憂,除了改革公積金系統,政府理應檢視政經文教各個領域員工的薪酬及福利比例,其中薪水和工作量之間的落差應調整,避免出現員工被壓搾虧待的情況,損害打工族未來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