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絢慧:停下腳步參與 陪伴溫暖傷痛者心靈 | 中國報 China Press

蘇絢慧:停下腳步參與 陪伴溫暖傷痛者心靈

「當傷痛來臨時…陪伴的藝術」講座
(八打靈再也21日訊)諮商心理師蘇絢慧指出,“陪伴”其實是參與他人痛苦,是他人傷痛的見證者,同時不要否認傷痛的存在,否則會讓傷痛者感覺被社會遺棄。



她強調,陪伴來自人的普通需求是被肯定、被尊重、被支持和滋養、獲得理解和溫暖的陪伴。

她坦言,世界上每天都在改變且變化非常快,導致靈魂跟不上身體的步伐,加上外在壓力,當靜下來的時候,內心除了累,多是沒有其他感覺。

“陪伴是讓心靈溫暖起來,若受傷的人會讓心靈冷酷,那么他不僅傷害自己,也傷害別人。”



她說,一個人的情緒低落騙不了人,心靈受重傷的話就像心靈住進加護病房的人,奈何外人往往看不見他人心靈多么受傷受苦,反而不斷說出傷害的話。

“當我們看到有人低落時,通常使用的方法包括斥責、忠告法、語帶威脅與批評、比較法、強加責任法、強加意義法和強加推動法作為我們認知的“陪伴”。”

用對方步調向前

她舉例,所謂比較法,就是只要看到更慘的人,該當事人才會重新振作。

蘇絢慧昨晚主講“當傷痛來臨時…陪伴的藝術”時,這么指出。

她說,愛的同在不是急切帶往對方前走,而是陪對方停留下來,用對方步調向前。

“孤獨是個人無法與他人交流內在最重要的感受,感情無法跟旁邊的人交流,愛的陪伴就是關注、接納、肯定、支持、欣賞和包容。”

「聽對方說,不是自己說」

蘇絢慧提醒大家,陪伴者自我覺察的重要,必須減少無意識的行為所形成的衝突及傷害。

她指出,陪伴者必須增加自我負責力和增加自我覺察,提升自我確切的表達。

“很多時候,我們說出的話只是自己想要的事,而不是受傷害者需要的陪伴和安慰,因此我們了解自己的狀態。”

她說,陪伴是“聽對方說,不是自己說”,也不是將他人的生命包袱背在身上,免得因壓力而產生怨念。

她強調,陪伴者不是拯救者,不是為了完成救贖目的才陪伴,必須適時尊重傷痛者需要的空間和時間。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