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邊緣人之撿破爛(第1篇) 紙皮作被單.橋底當瓦蓋 垃圾堆掏寶掙錢求存 | 中國報 China Press

都市邊緣人之撿破爛(第1篇) 紙皮作被單.橋底當瓦蓋 垃圾堆掏寶掙錢求存

報導 : 羅憶雯
紙皮遮身作被單,天橋底擋風遮雨作瓦,一貧如洗的真實寫照,在三個屈身橋底的單身漢子身上反映出來。



他們教育水平低,不懂得向政府部門申請津貼的管道,但不偷不搶,憑著勞力付出,天天往垃圾堆中掏寶,人棄我撿,撿出許多可循環的棄物,搬運給回收中心,每天賺取微薄收入糊口。

60歲印裔老翁威拉和中年漢阿強,同病相憐,是一對共住在隆市蕉賴友力花園天橋底的“鄰居”,他們面對私人原因,不再與家人來往。

撿破爛,是他們的謀生之道,置身商業掛帥的發展城市,兩人的舉止引來周遭人士的鄙視眼光,但他們視若無睹,不屈不撓繼續到垃圾堆,替自己找生活。



阿強對《中國報》說,撿破爛的生活至少讓他不會挨餓,只要認真苦幹,變賣循環廢物,三餐便有著落。

年輕時當過建築工友的他,后期失業,看到別人撿破爛都能維持三餐,所以不計較做這份工。

為了方便運載撿來的循環物資,他省吃儉用,儲蓄100令吉買了一輛二手腳車當交通工具。從早到傍晚,他和威拉分頭行事,到商業區和巴剎,尋找能賣錢的棄物。

每天可賣10多令吉

紙皮、汽水鋁罐、電腦鍵盤和礦泉水瓶,這類循環物品在垃圾桶唾手可得,當腳車滿載了,阿強便推著沉重的腳車,到在附近以住家式經營的回收站交貨。

棄物平均每天可賣得10多令吉,足以讓阿強簡單解決三餐。

撿破爛行業其實競爭激烈,被許多本地露宿者當成正業,也是外勞眼裡的副業。年輕力壯的外勞刻苦耐勞,駐守巴剎和商業區后巷,凱覦垃圾,捷足先登。

威拉每天早上8時工作至晚上9時,分秒不敢怠慢,仍難以抵擋外勞攻勢,只好馬不停蹄巡視街道,盼對手走漏眼,自己還能撿到好東西。

“我和阿強各有各做,大家不會因為搶市場而鬧翻,撿破爛生活已是清苦,何必自相殘殺?”

清道夫加入搶飯碗

市政局清道夫加入戰圍,撿破爛行業“炙手可熱”。

棲身隆市半山芭天橋底的黃榮光(64歲),專出沒大型路道撿紙皮和汽水鋁罐。

他說,愈來愈多人懂得路邊撿寶門路,現今能撿來賣錢的循環物品相對減少,連清道夫都會在一邊掃街時,一邊拿塑料袋打包循環品。

他試過一天最低收入,撿破爛僅換到5令吉。

“拾荒者三餐不繼,我盼望申請進老人院安享晚年。”

一些慷慨的駕駛者,看見黃榮光在路邊勤快拾荒,會放慢車速,調下車窗施捨零用錢。

施捨者多是與他素不相識的友族同胞。

變賣回收物吃悶虧

無執照回收業者“吃秤”,暗中動手腳減少回收物件重量,拾荒者常吃悶虧。

拾荒作業流程缺乏嚴管,許多非法業者在街邊搭陽傘,自立門戶成立小型流動回收站,隨處可見,但因方便拾荒者卸貨,后者樂于與這類非法業者交易。

據瞭解,非法回收站多由友族同胞經營,接收爛銅、廢鐵和汽車電池。

週末時段拾荒者活躍

週末是拾荒業最活躍時段,不少家庭主婦或平日有正業的人士,趁空閒出來撿破爛,收集汽水鋁罐變賣。

這類人士多數來自中下階層,他們徒步或踩踏三輪車,沿街物色可循環物品、廢置的家具、鐵條和紙箱等,換點小錢,幫補家用。

坐落在小食中心、住宅區附近的回收站,逢週六和週日生意特旺,業者忙碌收集回收品繼而分類,再轉交給大型回收廠處理。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