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慶齡:受害者牢籠
不管我們願不願意承認,心裡或多或少都曾經覺得自己是某件事情的受害者。我們覺得,自己是這些人、事、物的犧牲者。
“我是善良的,別人是可惡的;選擇針對我,就是欺負我這個善良的人,我無能為力,所以才大力反抗。”
其實,這是慣性思考做出的慣性反應,畢竟當一名受害者去責怪別人欺善怕惡,比起要自己承擔起責任,自我檢討改進,要容易得多,說不定還可以博取同情分,不用承受太多的指責或痛苦。
為自己的決定或錯誤負起責任,通常是不適或痛苦的,但在過程中贏得的尊重及成長,卻不是一個逃避責任、轉移焦點的反應可以換來的。
但是,我們的自我太會編故事,編到后來連自己都不得不相信來者不善、動機不良,到最后再也看不到自己原來的初衷。
幸好,我只是個平民百姓,不是掌握國家政權的執政者,要不然,每當面對所有排山倒海而來的負面指責或抨擊時,肯定會覺得自己被害,並第一時間動用權威,向有關單位施壓,卻因此耽誤了為民排憂解難的時機。
沒錯,你過去曾經是個受害者,但在過程中成為一個拯救者,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后來因為德高望重,終于被人高高捧上台,受到萬人敬仰。
你以為站在高處,就可以從此擺脫受害者的角色,但事實是,你只是從一個小的受害者牢籠,走到另一個更大的受害者牢籠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