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滿:無微不至照顧 “大哥比母親更像母親”

(新加坡24日訊)弟妹眼中的大哥李光耀,永遠無微不至地照顧全家,是他們人生道路的指引。兩名弟弟過世后,李光耀一直擔心妹妹和幼弟會比他先走一步。

李光耀是家中長子,下有二弟李金耀、三弟李天耀、幼弟李祥耀(81歲)和妹妹李金滿(85歲)。李金耀和李天耀分別在2003年和2012年過世,李金耀享年77歲,李天耀享年85歲。

李金滿告訴《海峽時報》,大哥李光耀一直都很關心弟妹,隨著年紀漸長,他更關心他們的健康快樂。

最想念媽媽娘惹菜

“我們有一樣的疾病,都需要心臟起搏器,皮膚也敏感,連過敏的東西都一樣。”

“我在大哥的晚年時照顧他,因為他在我們小時候一直照顧大家。他照顧所有人的事,每當他發現我難過或不適,就會叫我去他的辦公室,瞭解發生什么事。直到最近,他還會要我多常看一次心臟醫生……他要確保只要他還活著,我和幼弟祥耀也都還在。我們很親,他比我們的母親更像母親。”

“家裡只剩我們3個后,大哥、我和祥耀都會盡量見面。我們會一起吃日本菜,大哥很愛吃。說到食物,大哥最想念的是媽媽的娘惹菜。我們大家都一樣。”

想增磅 求教女傭烹飪

李夫人過世后,李光耀瘦了兩磅半,特地打電話給妹妹,要她教女傭煮美食,讓他恢復體重。

李金滿回憶,李光耀的女傭來到她莫里路住家,李金滿就教女傭幾道母親傳下的食譜。李光耀最喜歡吃羅惹、米暹、沙爹和豆腐沙律(Gado Gado)。

“為了引起他的食慾,我將菜餚擺在從意大利手提回來的特製盤子裡,中間放水果,旁邊擺蔬菜,他非常興奮,急忙喊女兒瑋玲‘快出來看你姑媽做了什么,快來一起看!’”

“有時候,他想吃甜品,提拉米蘇、焦糖布丁或梳乎厘(souffle)。若我忘了怎么做,就會告訴廚師‘我們先預習吧,都30年沒做了!’”

“有時候他會打電話來提出特別的要求。一次他想吃荷蘭氏的雞肉,但我不會準備。你看,他想吃什么,就覺得我是大廚,什么都煮得出來!幸好我確實做到了,結果菜餚很完美。”

學習力強 總設法解困

“每當家裡陷入困境,他總能想到巧妙的解決辦法。”

李光耀的妹妹李金滿回憶,哥哥李光耀自幼學習能力強,英文字母一學就會,母親一直希望他成為律師。

“母親只給他看了一次,把字母牌弄亂,才幾歲的哥哥卻能把它們重新正確的順序排列。”

李金滿說,日軍佔領期間,母親最擔憂一傢伙食。大哥知道日軍一定會仔細搜查,反而將米藏在最顯眼的地方。

“那時,家裡準備了一些裝滿沙的陶罐,供空襲時用來滅火。大哥把陶罐裝滿米,蓋上布料或報紙,再鋪上一層沙,讓罐子看似裝滿了沙。”

“母親總是對他說‘你一定要成為律師’。他有非常敏銳的頭腦,總能想到巧妙的解決辦法。”

到家必看妻骨灰甕

妻子過世后,李光耀以他一貫的紀律適應新的生活作息。每晚回家后,他都會花時間看看妻子的骨灰甕。

李光耀每天約9時45分左右開始進早餐,包括一塊蛋糕,一杯美祿和一杯乳清蛋白飲料。

他過后會刷牙並在跑步機上走動至少15分鐘。這兩件事是他每一次用餐后的習慣。

接下來數小時,李光耀會查看電郵並跟進時事,閱讀英文、華文和馬來文3種報章,還有《時代》和《經濟學人》等雜誌。

雖然在2011年5月退出內閣后,李光耀仍保留在總統府的辦公室,但他不再參與政事,而是花時間閱讀自己感興趣的課題,如人口課題和語言教育等。

直到2012年底,李光耀仍每晚游泳一小時,但醫生希望避免他肺部感染的風險,才停止游泳。

每個週日,李光耀會在辦公室與其中一名老師上華語課,並用華語討論時事。有時候他在醫院,也會繼續上課。

李光耀一般會在晚上9時到家,花一點時間看看擺在客廳,屬于妻子的骨灰甕。

雖然李光耀以一貫的紀律過著新生活作息,但他告訴到訪的老友施密特,妻子的死在他的生命留下無法填補的空洞。

李顯龍週末抽時間陪父

柯玉芝過世后,李顯龍和夫人會盡量在星期六下午陪陪李光耀。

只要行程上能配合,李顯龍和夫人何晶都會在週六下午探望李光耀,好好陪伴他。

到了星期天,全家都會依照慣例,在歐思禮路相聚吃午餐。兩名兒子會帶著妻兒,去見李光耀和李瑋玲。李光耀會問候七名孫兒的近況,全家一起享用兩名女傭所準備的簡單午餐。

后期,李光耀嚥食較困難,家中的每一餐也越來越簡單,大多是魚肉、豆腐、雞粥,陪人參飲料,及一勺冷凍酸乳酪或雪糕為甜品。

李顯揚透露,有時候食物誤入氣管,就會造成肺部感染,引發肺炎。

弟:大哥鞭策造就成就

李祥耀(81歲)是一名家庭醫生,他說若不是有大哥李光耀的鞭策,他不可能成為醫生。

李祥耀說:“青少年時期,我對在週六晚上看拳賽和摔跤更有興趣,功課相比之下太無聊了。但1950年的某一天,我猜當時17歲,大哥叫我坐下,談談我未來的計劃。他問‘你要當醫生還是律師?’他大我10歲,剛從英國回來,已經是一名律師。”

“我告訴他想當醫生。他說‘那很好,但你沒有用心唸書。你的週末都花在玩樂,和朋友出去,你要去英國當醫生,就要全心全意這么做。’”

李祥耀認為大哥說的對,若要讀醫科就得下苦工。

“這是我所需要聽到的重要訊息,我也銘記于心。1954年,我考進劍橋大學,修讀醫科。我在那裡時,腦海中常常想起的是大哥的話,而不是父母的話,鞭策我努力讀書。這對我有很大的幫助,我在1968年成為家庭醫生。”

李瑋玲:父女脾氣最像

李瑋玲坦言,自己與父親李光耀的脾氣最像,兩人曾鬧意見而僵持不下,促使她離家出走,搬到大哥李顯龍的家住。

李瑋玲(60歲)說:“在我的家庭裡,我和父親的脾氣最像,當同一屋簷下有兩個倔強的人,局面可能會難以控制。”

2002年,當時47歲的李瑋玲又與父親鬧意見。原來,李光耀當時因擔心女兒骨頭太脆弱而再次發生骨折情況,因此希望女兒停止運動,否則可能會殘廢。

但李瑋玲說,自己是運動狂,為了能繼續運動,她決定搬去李顯龍的家住。

“這大概不是我父親所預料的反應,但他因此意識到,我是一名有自己主見的成年人。”

隔年,剛出院的李瑋玲要到夏威夷爬火山,李光耀知道后,沒有勸阻李瑋玲,只說了一句“要小心”。

李顯揚:讓自行決定前途

選擇不涉足政壇的李顯揚說,父親讓他們決定事業。

李光耀的幼子李顯揚記得,在1980年代,當考慮要到哪個研究所讀碩士學位時,他決定不跟隨父親和哥哥李顯龍的腳步,不選擇哈佛大學。

父母親為了說服他,把一系列介紹哈佛大學的文章寄給他,但他最終還是決定到史丹福大學深造。

今年57歲的李顯揚說,父親關注孩子的學業,並給予意見,但他交由孩子們自己做決定。

李顯揚也憶起小時候住在歐思禮路居所時,一家人都是用原本用來裝鹹蛋的“龍缸”盛水洗澡。

父不在乎物質

他說,父母親這么做了近60年,直到2003年母親中風后才安裝洗澡花灑。

李顯揚說,父親不在乎也不追求外在物質的東西,“他的生活方式簡樸,他的精神和重心放在其他地方”。

市场脉搏
更多
看影音热议更多
健康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