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我業.「張家家鄉餅」家喻戶曉 三代同堂製河婆米呈

獨家報導 / 攝影 : 張嘉珮

還是傳統味道最令人回味!

米呈是華人逢年過節必備的食品,聞之米香讓人感受農曆新年腳步漸近,雖然市場推出各式各樣年餅,但傳統手藝製的米呈銷售仍節節上揚,乃是民眾在新春期間的首選之一。

平日也有生產

雙溪古月新村“張家家鄉餅”,以河婆人傳統的手藝製作“米呈“,代代相傳30余年,上至家婆,下至子孫,三代同堂制米呈,至今已成為當地家喻戶曉的名產。

張家家鄉餅女東主蔡玉秀(45歲)受訪時指出,製作米呈的手藝,是向其家婆學習,至今已做了30多年,銷售市場不僅是批發至全馬,甚至已開始批發至新加坡。

她說,米呈已成為該店的主要賣點,除了過年期間的訂購量增加,平日也有生產,賣給批發商及放在其店里售賣。

她透露,由于製作米呈的工程非常耗時,尤其在過年期間,訂單更是沒有間斷過。

“這也是很難聘請工人幫忙的原因,要趕工,工作時間也長,只好與家婆及孩子,一家大小齊心合力製作米呈。”

她補充,製作米呈的過程煩雜,從煮糖漿、倒模、切餅至包裝,並非一人的力量可完成,唯有靠家人的幫忙,才能依時完成訂單。

她與丈夫育有5名子女,目前,23歲的幼兒回來幫忙制餅。

她坦言,她與丈大都由衷希望子女能繼承家傳手藝,但孩子長大后,都各有自己的家庭與事業,也不勉強。

製作過程考功夫

“糖、紅薯、咸梅、麥芽、蒲米、花生、芝麻及桔子,是製作米呈的主要材料。”

她說,在烹煮糖漿的時候,會加入紅薯、麥芽、桔子汁、柚子葉水及咸梅,以豐富糖漿的味道。

“火候要控制得好,糖漿的濃度及分量也要恰到好處,否則糖漿很容易會燒焦。”

她指出,待糖漿烹煮后,要趁熱倒入蒲米及花生一同攪拌,再倒入事先已準備好的餅模。

“倒入餅模后,要將所有材料碾平,但力度要適中,讓蒲米與花生粘在一塊,灑上芝麻后,即可切成長形片與包裝。”

她說,過程看似簡單,但極考功夫,手藝不熟練,也很難成事。

可放置7至8個月

張家家鄉餅東主張猷添(51歲)指出,米呈包裝好后,一般上可放置7至8個月,但前提是不可曝曬及受熱。

他說,製作米呈的材料主要是來自馬六甲的“蒲米“,另外除了麥芽是泰國引進,其他材料,在國內皆可買到。

他補充,村里並非只有其家人製作米呈,其他村民也有自己的方法製作米呈。

吃了米呈又過了一年

米呈原是客家人每逢佳節餐桌上必備的食品之一,在中國傳統客家村,幾乎每家每戶都會製作米呈,河婆人也深受客家人的影響,開始製作米呈。

米呈可作禮品或手信,吃了米呈,意味著又過了一年。

市场脉搏
更多
看影音热议更多
健康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