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秘密‧舞龍流派(上篇) 有 少林 福州 源流 南洋舞龍創新天地
報導:蘇蓮珍
但很多人都不曉,舞龍也有自成一格的流派,無論是福州源流或少林源流,皆創自馬新一帶,再發揚至世界各地。
源自中國的舞龍文化,可說是在馬新兩地落地生根,重新發芽後,再茁壯成長。
(新山26日訊)南洋舞龍文化開創新天地,創立中國千百年來以來所沒有的“少林”和“福州”源流,當中源自少林的“夜光龍”,如今更是國際公認的舞龍技藝。
逢年過節和柔佛古廟遊神,都可見舞龍騰空飛躍喧鬧情景,尤其獲喻為“龍之城”的新山,舞龍表演都非常精湛。
或許大部分的國人都不曉得,舞龍源流卻是從柔佛海峽孕育誕生。
新加坡龍源龍藝國際文化中心創辦人易榮源(56歲)告知《中國報》,早期,舞龍隨著中國人南來,也跟著傳入新加坡,當時舞龍並沒有任何流派,也沒有套式變化。
“在中國,舞龍依據不同地區有不同形態,有火龍、香火龍、毛龍、稻草龍等,主要是就地取材製作舞龍慶節;流入南洋之後,開始出現源流。”
以少年武功自創舞法
易榮源指出,1927年,新加坡便產生了福州源流的舞龍隊,由新加坡福州木幫公會組成。
根據新山福州十邑會館資料顯示,新加坡福州木幫公會於1911年成立,會員一律是福州籍木匠,1927年,數名來自原鄉的舞龍燈(舞龍的舊稱)前輩,組織馬新兩地最早的民間傳統的龍燈隊。
至於少林源流,則是在1963年至1965年間出現,由一群懂得少年武功的先輩自創出來的一種舞法,相較於傳統舞龍,擁有更多變化。
易榮源透露,少林源流舞龍隊於1967年在新加坡舉行的全國武術表演賽中,獲得夜光龍冠軍,當時不僅使用了少林舞龍套路,舞動的龍更會發出熒光,這也是世界首隻夜光龍的誕生。
福州和少林源流先後也流入一橋之隔的新山,並取得突破性的發展,在國際上取得輝煌成就。
少林源流60年代傳入新山
少林源流於上世紀60年代傳入新山!
易榮源說,馬新兩地使用的舞龍以布龍為主。
他告知,大馬最早受到少林源流影響的,便是新山華忠武術體育會,舞龍時開始懂得玩套式,到了80年代尾,耶耶亞哇等舞隊陸續接受少林源流舞法。
也是新山耶耶亞哇洪仙大帝廟舞龍隊副主任兼國際裁判李趙興說,少林源流在行禮、套式、鼓樂都有本身特色,90年代起,只要鼓樂一起,不到5秒便可看出這龍隊是否少林源流。
“少林源流基本舞龍須有8字形、起伏和兩個圓,不能漏節,才能寓意圓滿。”
唯他不否認,隨著舞龍技藝的結合,相互影響,有些龍隊在表演和比賽時,會結合福州和少林源流的套式,使到舞龍更多變化和精彩。
龍頭設計隨時代融合
早期龍頭設計差異大,後期越漸融合。
李趙興指出,少林流派的龍頭較大較圓、角有拳頭、腮有肉、額頭凸出,龍嘴短下額朝上彎;至於福州龍嘴長下額直往下伸展。
唯他說,隨著時代變遷,如今兩流派龍頭設計差異已不大。
祥龍開光要看見海
舞龍開光要看見海,沒海就用一盆水!
易榮源說,少林源流中,多半使用青龍,選在海邊開光,同時使用紅布從龍舌一直往下伸延至海水,因為古人相信龍來自海,此開光寓意著祥龍出海。
他說,由於不是每個地方都有海,便可用一盆水替代。
李趙興補充,少林源流開光點睛也有獨特的口訣。
兩派源流排陣大不同
福州與少林源流舞龍“行禮”排陣大不同!
柔佛州武術龍獅總會龍藝組副主任李趙興指出,九節龍以前四後四計算,第五節位於正中,所以少林源流套式中,無論是鑽、騰或跳等動作,都會以“第五節”作中心點。
他指出,少林源流最早時的行禮,龍頭介於第五和六節之間,現在漸漸變成在四和五之間,出現排位變化是因為早期龍較長,後期為了參加賽事,龍身變得較短。
他也告知,少林和福州源流最大差異是在“三拜行禮”,少林源流行禮時,呈“少”字形狀,也狀似圓圈,寓意圓滿、團圓。
至於福州源流行禮,則是呈Z字形。
易榮源師傅簡介
祖籍福建安溪,是新加坡龍源龍藝國際文化中心創辦人,也是世界龍藝發起人,擔任國內外逾70個武術和龍獅團體顧問、導師和總教練等。
1997年,他曾受邀到香港指導第一屆夜光龍精英訓練班,讓夜光龍在香港萌芽;之後他的徒弟福樂康師傅也到德國教導龍藝,有了歐洲第一條夜光龍。
2000年,易榮源更到中國南海黃飛鴻獅藝館指導夜光龍技藝。
2010年,他更獲柔佛州武術龍獅總會表揚封賜“武林大衣”。
祥龍開光點晴口訣
年利月德 天地開泰
祥龍點睛 萬事皆興
一點龍頭 靈光顯威嚴
點龍雙眼 豪光照乾坤
點龍角 扶山河 安社稷
點龍腮 威四面 鎮八方
點龍鼻 辨善惡 呈瑞氣
點龍口 吐明珠 光十方
點龍身 披麟甲 萬壽疆 騰九霄 遊四海
點龍腳 駕祥雲 臨人間
點龍尾 驅邪惡 揚正氣
龍珠一點放光彩
祥龍獻世樂昇平
禮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