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蔡緯楊
(麻坡31日訊)長得像番薯,吃起來又不似番薯,更不像木薯,也不是馬鈴薯,這紫肉的塊根植物,便是在本地較少見的合川大粉葛。
長得相當不起眼的大粉葛,其味道與薯類接近,唯其口感更松軟與甜美,不僅是煲湯,拿來煮甜湯或是下油煎炸,味道都讓人回味無窮。
合川大粉葛原產于亞熱帶地區,由先輩帶到我國土地種植,落地生根后,便在本地成長與銷售,只是許多人對合川大粉葛仍感到陌生。
8個月以上才能收成
本期《你農我濃》走訪鄭玉發(68歲,退休人士)位于新邦峇峇的小園地,看看合川大粉葛與一般的粉葛有何不同。
鄭玉發坦言,本身對于合川大粉葛也不甚了解,約5年前從親戚家中得到一小塊的粉葛根部,好奇之下便種在住家后面空地,結果收成不錯。
他說,埋在泥裡的大粉葛,一般需種植8個月以上才能收成,露在土壤上的葉片相當不奇眼,不懂的人還會以為是野草。
“8個月內若未進行採收,土壤上的葉片就會開始枯萎,這是合川大粉葛欲再進行繁殖,自泥下再生長出數個大粉葛,以繁衍更多幼苗。”
他提及,當葉子枯萎不採收,埋在泥裡的合川大粉葛過了一段時間就會變化,如此一來就吃不到可口的粉葛。
他說,合川大粉葛容易栽種,數個根下可能會有數個大粉葛,曾挖過超過20公斤的大粉葛。
其種植的粉葛有常見的白肉,紫肉的粉葛就較少見,色澤漂亮,煮甜品清熱解毒又好味。
市面難買到差價大
市面上難找到合川大粉葛!
鄭玉發說,偶而在巴剎菜攤還能找到合川大粉葛,由于其不普及與鮮少人種植,菜販買入賣出差價大,也造成消費者不願買單。
他指出,種了8個月至1年的合川大粉葛,賣到巴剎僅是每公斤2至3令吉,而菜販零售價則高達每公斤7令吉,若遇到產量不多,都是自己食用,若賤價利潤不高,干脆自用或送親友。
邊種植邊摸索特性
“隨意種植合川大粉葛,沒有料其根部長得如此大。”
鄭玉發指出,當初也不懂這是什么植物,還誤會是番薯,首次收成食過后,才懂是合川大粉葛,后來有人告知合川大粉葛原產自中國,大家稱為大葛。
他笑言,經過多年種植和採收的經驗,才慢慢摸懂其生長特性,何時發芽、何時落葉、何時收成。
民眾愛惡兩极化
鄭玉發強調,懂得食用合川大粉葛的民眾就當其為寶貝,反之則根本不想要嚐試這長得怪異的塊根植物。
他指出,一般對于合川大粉葛的愛惡很兩极化,有朋友吃過之后無法忘懷,還討了小塊大粉葛回去栽種。
“也有人嚐過后不以為意,覺得並沒有什么特別。”
他說,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對番薯與合川大粉葛等農作物營養成份認知更多,供不應求下促使價格水漲船高。